中央财政下达百亿资金用于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建设
日前,财政部下达2024年国家文物保护资金预算63.8亿元,用于文物维修保护、文物安防、考古、可移动文物保护等所需支出。其中,一般项目预算53.72亿元,优先用于革命文物、石窟寺文物、考古、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相关文物保护等项目。根据《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精神,中央财政下达2024年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预算34.4亿元。补助内容包括运转经费补助28.49亿元、陈列布展补助2.91亿元和国家级重点博物馆补助3亿元。其中,30.966亿元已提前下达,此次下达3.434亿元。此外,为支持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中央财政还下达2024年文化人才专项经费3.27亿元。

名单已公布我国一级博物馆突破300家
根据《博物馆条例》和《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的有关要求,中国博物馆协会日前完成了第五批全国博物館定级评估一级博物馆的评估工作。5月18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一级博物馆评估结果》,共有123家博物馆通过。此番,位于北京地区博物馆共10家上榜,加上原有的一级博物馆,北京以28家稳居全国各城市之首。这10家上榜博物馆包括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中国海关博物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中国现代文学馆等。这些博物馆门类丰富,极具特色,以高水准的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和管理水平,成为北京地区乃至全国文博事业发展的领航者。第五批公示结束后,我国一级博物馆已突破300家。
全球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有了首个技术委员会
5月13日,国际标准化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ISO/TC349)成立大会在故宫博物院举行。该技术委员会由我国提出并于2024年3月正式获批,是ISO自1947年成立以来在全球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成立的首个技术委员会。该委员会旨在进一步凝聚全球文化遗产保护共识,通过文化遗产监测、评估、保护修复过程中术语、技术、材料和装备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共享文化遗产保护先进适用技术和最佳实践经验,共同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的能力与水平,充分发挥标准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文化遗产保护标准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也同期举办,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沙特阿拉伯和欧盟等50余家文化遗产与标准化机构的代表参加。
文物行业六人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4月底,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决定。洛阳市考古研究院汉魏研究室主任、副研究馆员王咸秋和5名技能型人才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5名技能型人才均为“2022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分别为山西省古建筑集团工程有限公司泥瓦作技术工、修复技师杨永胜,山西博物院文博助理馆员续凯,山西博物院文博助理馆员张政敏,曲阜市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木作文物修复师、文博馆员、高级技师孔令伟,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职工、副研究馆员、高级工李波。此外,哈尔滨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宣传教育部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

“十大精品”揭晓2023年多个大展榜上有名
备受瞩目的第21届(202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简称“十大精品”)于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揭晓。特别奖由中国考古博物馆“历史中国鼎铸文明——中国历史研究院文物文献精品展”、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三星堆: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博物馆基本陈列”摘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