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10年,从市场营销角度和全球市场角度,我们会遇到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需要明确的是,全球化不会消失,而是会改变形态,从单一市场变成区块化市场,从一个国家生产变成迈向全球多个国家生产。企业扎根在中国,同时在多个国家开枝散叶。企业会从过去的标准化产品迈向全球,变成为当地市场迭代更新本土化产品。
中国企业为什么要出海?
首先,最重要的因素是今天的竞争形势,呼吁中国企业最大化自身的组织和经营能力。在中国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优质产品力、组织力、营销能力,应该放到更大的市场中实现进一步增长,通过把好产品带到全球市场,服务更多的全球用户,扩大企业的经营基础。
其次,为了应对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如果说以前是出口模式,那么现在就需要考虑在地化服务模式、在地化生产模式,以更好地满足海外顾客的需求。
再次,国内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并且货币和汇率变化让中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更具竞争力。对于国内企业来说,海外市场是一个高价值市场,能够获取比国内市场更高的回报率。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借助最优化的资源,融入全球市场竞争的大环境,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也是很有帮助的。
最后,AI技术、移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发展,让中小企业具备了跨国协同、实时协作、实时通信、数据分析等以往只有大企业才具备的能力。同时,全球贸易和物流体系的发展,让货品交付和履约成为可能。
上述几个方面的合力,让出海真正成为对大多数企业来说都有意义且可行的命题。
中国企业出海的四个阶段
出海1.0:产品国际贸易。以OEM(原始设备制造商)为生产基础,依托出口商为中介的国际贸易出口。

出海2.0:分销渠道国际化。企业开始建立直客渠道,开始在线下设立分公司,进行区域市场开拓。接着,线上进入亚马逊和电商平台,直接供货亚马逊上的C端消费者和B端商家。
出海3.0:国际本土化经营。企业为本地用户和本国客户迭代和优化专属产品,并建立当地的售后服务和研发团队。许多中国企业已经实现了这一步。特别是新能源企业、出海储能企业、智能网联车企业以及现在的一些服装企业,都开始采用这种模式。
出海4.0:成为全球品牌。全球一盘棋、全球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全球品牌时代。这个时代我们不再是各国家各自为战,而是开始统筹品牌、研发、供应链以及全球分销体系,共同分工和协同服务全球客户。这正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欧美大型跨国公司所处的阶段。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既要在全球市场上发展壮大,也要扎根中国,因为我们的人才、文化、制造和工程红利都在中国。我们不能走无根的国际化道路,有根在中国是扎根海外的前提条件,这样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中国企业出海的四大困惑
困惑一:产品怎么选?
本质:建立市场知识
1.对海外市场和用户缺乏认知,因此难以判断哪些产品更有市场前景,值得大力投入。
2.先行者只知道哪个产品好卖,但不知道消费者是谁、为什么选择你,成功难以持续。
3.后来者看到什么好卖就做什么,陷入同质化和价格战的困难模式。
4.通过线上和线下、一手数据和二手资料,指导企业有效制订产品匹配、价值方案和销售计划。
这是致命的问题,如果选择产品不当,会浪费大量资金,错失机会。
观察电动车、新能源车、服装以及移动储能等领域的海外竞争,你会发现全是中国企业在互相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预判产品策略?哪些产品具备长期竞争力?哪些产品能够帮助我们打开海外第一个细分市场?
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我们需要建立关于海外目标市场的市场知识和顾客知识,从而帮助我们选择产品并实现市场和产品的匹配。
困惑二:品牌如何做?
本质:塑造品牌体系
1.品牌体系,包括品牌视觉效果(VI)、品牌定位、品牌故事、用户界面(UI)、产品外观与包装等。
2.错误以为品牌是“外国名字+logo(标志)”,导致品牌设计混乱、视觉标准错乱,色彩字体花里胡哨,海外用户觉得“土”。
3.缺乏关键的记忆锚点,品牌和品类关联弱。
4.不符合海外用户文化习惯,在引流转化方面表现也不好,流失了大量的潜在用户。
出海可能需要面对C端顾客,绕过原來的层层渠道,针对当地市场的消费者和终端渠道建立影响力、供货关系,理解用户,设计产品,最终形成品牌。
做不做品牌是一个战略性的决策。我们的观点是:出海必须做品牌。否则,你就安心做供应链底层的OEM供应商,挣点加工和物料费用。
问题是如何打造品牌?
品牌视觉识别固然重要,但品牌是超越品牌视觉符号的。品牌需要有意义和愿景,带来独特的情感价值、信任价值和经济价值,为顾客带来永远讲述不完的情感与信任故事。
品牌需要有传奇故事和粉丝,品牌要超越简单的视觉符号概念,将其纳入企业经营和承诺系统,我们将其称为品牌体系。
成功品牌的塑造需要很长时间。尤其是制造业出身的企业,对品牌不熟悉。因此,我们建议企业从品牌最小单元开始:品牌定位、品牌核心价值、品牌VI和传播语。
有了这些之后,品牌才会立起来,才能在营销传播、包装设计、社交媒体、内容营销、产品陈列、店面设计、展会和销售文案中体现品牌价值。
困惑三:渠道怎么搞?
本质:构建多渠道
1.有的企业只做亚马逊,只能选择标准化、性价比高的产品,客单价很难上去。
2.有的企业只在Google做投放,对海外Z世代用户的影响力并不强,结果竞争对手通过TikTok等新兴渠道,提前抢走了年轻用户。
3.某个渠道的占比过大,一旦遭遇变数,如封号、分销代理中止合作等,企业就会面临业务停摆的风险。
产品再好,如果没有分销渠道,也无法触达消费者的终端渠道,消费者看不到我们的货就无法购买。因此,渠道是我们出海的重中之重。
出海企业主要依赖平台电商,如亚马逊,它构建了全球电商生态和标准。许多企业出海实际上都是从亚马逊起步的。然而,如果企业仅靠亚马逊一个渠道,也会面临很高的风险,为什么?
在亚马逊渠道上,你能够销售的货品更多的是标准品和高性价比的商品,这样的大众商品较难提升客单价,塑造品牌的难度也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以亚马逊电商为基本盘,同时拓展更多在线渠道和线下渠道,触达更多不同细分市场的消费者。
举个例子。经历新冠疫情之后,美国电商的渗透率有了明显提升,但美国仍旧是一个线下主导的零售世界。要打造品牌,扩大美国市场销售收入并提高影响力,企业就必须考虑如何进入线下零售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