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00亿元,东鹏饮料织网30年
作者 FBIF
发表于 2024年6月

东鹏饮料2023年财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112.63亿元,同比增长32.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40亿元,同比增长41.60%。

东鹏旗下大单品东鹏特饮2023年营业收入超103亿元,同比增长26.48%。尼尔森数据显示,2023年东鹏特饮的销量占比为43.02%,同比提升6.3个点,份额总和较红牛系整体高出12.2个点,连续3年稳居市场第一,这标志着东鹏特饮成功迈入百亿元大单品俱乐部,也成为目前唯一一个百亿级本土能量饮料品牌。

在风云激荡30年的中国饮料市场,营收超过百亿元的本土饮料企业有5家,分别是农夫山泉、娃哈哈、王老吉、华润怡宝、东鹏饮料,东鹏饮料的破“双百亿”也为饮料行业带来了新的里程碑。

从0到100亿元,不仅仅是东鹏发展与增长的速度,还有其在产品、渠道、数字化的深度建设下,所织出的一张精密且强韧的“巨网”,在这张“巨网”之下,企业拥有更敏锐的市场嗅觉与反应能力,从而能够捕获更多的市场机会。

本文试图讨论东鹏饮料是如何打造百亿级大单品,并且通过产品、渠道与数字化布局,织出企业经营之网的;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什么,又有什么发展计划。

“织网思维”:东鹏饮料“双百亿”的增长密码

蜘蛛是很聪明的动物,它通过编织比自身大数倍的网,来帮助自己敏锐地感知进而捕捉猎物。而对于东鹏饮料而言,企业经营的织网,有着关键四步:定产品、找支点、搭渠道、数字化完善。而作为织网最关键的第一步,东鹏饮料的产品思维,也是决定着企业迈向百亿俱乐部的重要一步。

慢工出细活:打磨百亿大单品,塑造核心产品力

蜘蛛网的编织都会先寻找一个立足点,将它视为“房梁”,再慢慢扩展。东鹏饮料也一样,选择切入并钻研能量饮料赛道是企业发展的原点与立足点。如今,提到能量饮料,许多消费者会联想到“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东鹏饮料透露,这是东鹏特饮20余年间在产品端不断努力的成果。

一方面,在产品生产、工艺改进、成本控制等细节之处不断优化,打造核心产品竞争力,但在此之前,要找到品类切入的空间和竞争的差异化。

事实上,东鹏特饮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其在推出瓶装包装之前,已经在能量饮料赛道摸爬滚打了10余年,也曾尝试过盒装、罐装等包装形式。

另一方面,彼时能量饮料市场头部效应明显,红牛占据了市场份额的80%,并且在品牌的影响下也营造了能量饮料约等于罐装的消费心智,而6元单价所瞄准的人群更多为极限运动爱好者和办公室白领。

但在当时的中国,城市建设以及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建筑工人、货运司机、快递小哥等蓝领人群迅速聚集,涌现了能量饮料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于是,东鹏特饮带着瓶装、性价比等关键词出现。

2009年,瓶装东鹏特饮切入中国能量饮料市场。

东鹏先走下沉突围路线,对于工人、货运司机等价格敏感型的蓝领人群,东鹏特饮提出“用一半的价格买到品质一样的产品”,推出了带有防尘盖的PET塑料瓶装,通过把控包装成本来降低产品价格,同时方便储存,防尘盖也被无数蓝领人群开发为烟灰缸、分享杯等,塑造了高性价比的定位。

在打磨产品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东鹏通过及时关注消费市场端的反馈,抓住了宝贵的商业机遇。

10年前的中国能量饮料市场,250mL的小规格是主流,但在其他饮料赛道,500mL才是更常见的规格。

本文刊登于《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24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