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造车:小米SU7的三场战事
作者 杨继刚
发表于 2024年6月

雷军兑现承诺,小米SU7下场—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洋

2024年3月28日19:00,小米SU7产品发布会在北京拉开帷幕。这一天,距离2021年3月30日“雷军官宣小米造车”整整过去1094天,雷军兑现了承诺。这场被雷军称为“押上自己全部身家”的“人生最后一次创业”,终于开花结果。

发布会后的战果如何?先看预订数据:小米汽车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开启预订4分钟后,小米SU7大定突破10000台;27分钟后,大定突破50000台;24小时后,大定数量为88898台。再看锁单数据:2024年4月25日,雷军在北京车展现场召开小米汽车发布会,截至2024年4月24日,小米SU7锁单量75723台,(自SU7发布会开始的)28天订单交付5781台。

客观上讲,除了特斯拉Cybertruck,这是截至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速度的里程碑。这也从另外一个视角检验了小米SU7 21.59万元起的售价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正所谓“定价定天下”,有的网友还算了一笔账:如果在4月30日之前下定,小米承诺赠送冰箱、音响、大沙发,减去这些赠品的价值,小米SU7的价格恰恰是19.9万。对于定位为C级豪华科技轿车的小米SU7而言,这个定价很符合市场预期,小米汽车这就算是正式进场了。

当然,市场上并不是一边倒的好声音。最近几周,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但在一款产品上市前后,市场上出现质疑的声音其实很正常。根据小米汽车官方的回应,截至3月29日12:00,小米客服体系接到关于退单及改配的需求总计469例,占比非常低。

另一个质疑的声音是,从2021年3月30日到2024年3月28日,约3年时间,真的能开发出一款实力好车?要知道,在燃油车时代,一款新车从研发到量产,往往需要5年至7年的时间,日系品牌引入了并行开发,才使得汽车产品的开发周期压缩到4年左右。小米3年的研发靠谱吗?有没有偷工减料?有没有粗制滥造?是赶时间交付,还是果真有绝招?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忽略了一点,那就是燃油车与电动车在研发层面的区别。在燃油车时代,发动机、变速箱与底盘是妥妥的技术攻关三件套,变量多,零部件多,研发周期长。而在电动车时代,电机、电控、电池才是新的三件套,小米的优势在于软硬件技术整合与智能化,而当下的纯电动汽车开发,已经具备了智能手机产业链特征,三大件几乎都是现成的,开发周期普遍缩短为24—36个月,有的造车新势力更极端,向着12个月的开发周期逼近。

有人说,这么快造出的车,靠谱吗?如果还是用燃油车的眼光看,很多人怎么看都觉得不靠谱,这么短的时间甚至连基础实验都做不完。但如果回到消费电子的视角,如果回到智能手机的逻辑,你会发现,新能源汽车开发周期缩短,一定是大势所趋。但这并不代表必然以牺牲产品的安全与质量为代价。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越来越成熟,汽车市场一定会上演手机市场的故事。最后的胜者,要么技术领先,要么成本领先,要么产业链整合水平领先,要么软硬件生态领先,要是一样都不占,可能还真的拿不到最后的入场券。

2024年4月3日上午,小米SU7首批交付仪式在小米汽车工厂总装车间举行,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出席仪式,并亲自向首批车主交车。在交付现场,雷军除了和每位车主交流,为其送上编号证书,还为其打开车门,并挥手送别。产品发布会之前,先来场技术发布会;首批车主交车,创始人亲自为车主开车门,并目送车主离场;董事长自带话题和流量,微博话题与直播带货,一样都不能少。怪不得幾位传统车企的创始人说:“雷军来了,汽车圈马上就不一样了,自己再不下场,简直就是没活路了。”“与其被卷,不如向雷布斯(业界对小米创始人雷军的戏称)同志学习。”这不,很多车企董事长和CEO再也不隐藏在幕后了,而是勇敢地走向前台,成为自家品牌最强的“带货主播”或流量担当。一场席卷国内汽车江湖的营销与市场变革,就要开始了。

到底是雷军的营销厉害,还是小米SU7的竞争力厉害?别着急,销量最终将说明一切。

小米SU7来晚了吗—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去向何方

对于小米SU7的入场,有一个问题经常被提起: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越来越卷的当下,小米下场造车来晚了吗?

至少从目前的预订量来看,一点儿都不算晚。尽管业内有声音称,小米SU7外观酷似保时捷,有人甚至直呼其为“保时米”,但这更像是一种调侃。果真如此的话,保时捷当然不会置之不理,小米更不会在版权层面犯这样的错误。

而远在大洋彼岸,乐视控股集团与法拉第未来创始人贾跃亭,除了恭喜小米汽车上市,点赞小米汽车的执行力与营销能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成熟与中国制造的巨大优势,也批评了“山寨文化与抄袭问题”,他的原话是“山寨文化、走捷径模式和follower思维却被很多人奉为圭臬,令人担忧,价值观决定了天花板,对标、抄袭和浅层次的创新无法带来根本性的技术变革和基础科技超越”。

本文刊登于《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24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