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國民休闲食品中,辣条的受欢迎程度自不必多说。
回顾辣条行业的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1998—2006年的萌芽期,2007—2014年的行业规范期,2015—2019年的市场爆发期,2020年至今的品牌规模发展期。品牌规模发展期辣条行业头部企业逐渐显现,凭借各自品牌文化,占据了较大市场份额。如河南漯河的卫龙凭借其推出的甜辣味辣条,一路冲到了上市。而麻辣王子则牢牢占据麻辣味辣条细分赛道,成为类目第一,市场占比达57.9%。
数月前,麻辣王子又凭24岁的“麻辣儿子”张子龙一番坦诚的求职发言火爆出圈,并被网友冠以“拿了爽文剧本的男主”称号。一时间,“麻辣王子”成为热词冲上热搜,引发网友调侃:“老爸赚钱老爸花,儿子过得苦哈哈。”
麻辣王子或许也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风靡全网,与此同时,大家也对这家拥有20多年历史的企业投来了好奇的目光。从负债累累到扭亏为盈,再到2023年仅靠一款辣条单品创下营收10亿元的战绩。麻辣王子到底是如何逆袭,走进公众视野的?
刮骨疗毒,破旧立新
消费升级势不可当,卫龙升级血洗行业促使麻辣王子升级转型
起初,辣条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行业内并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因此食品安全事故、经营不规范等问题频频出现。2005年,一些黑作坊违规生产辣条被央视曝光。公之于众的食品安全问题,给整个行业泼了一盆冷水,辣条也被人们打上了“垃圾食品”的标签。辣条行业进入了大洗牌时期,上千家工厂关门。
但行业寒冬也倒逼辣条企业开启转型升级,其中,如今的“辣条一哥”卫龙在内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仅斥巨资建立新厂房,还花费数百万元资金从欧洲购买了一条价格不菲的生产线,而且还把半自动包装升级成了全自动包装,减少了接触,保证了辣条的质量。卫龙靠着低端食品的高端化线路,把一包五毛钱的辣条卖出了10倍的价格和几十亿元的销售额,创造了5年营收增长至50亿元的神话。
卫龙的这一系列举动,改写了辣条行业格局,不少辣条企业被迫从小作坊走上规范化、工业化的道路。彼时,麻辣王子也被迫转型,停产整顿,淘汰低端产能,缩减员工数量,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后又斥巨资在长沙成立健康辣条研发中心,建设10万级的GMP洁净车间,并在包装、价格方面也做了相应升级。也正是这一次的破旧立新,麻辣王子营收断崖式下降,陷入了持续亏损。
好在坚持多年,看到了希望。2019年,创始人张玉东带着全新的麻辣王子重回消费者视野,并以惊人的爆发力实现增长。2021年品牌营收重回3亿元,2023年达到10.92亿元。
张玉东的自我革命,体现出的是2012年起中国产业经济一个新的基本特点:在消费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产业进入迭代升级,所有想规模化的企业不得不重估中国市场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