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抑郁,不应止于用药
作者 段摆
发表于 2024年6月

2019年2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黄悦勤教授在《柳叶刀·精神病学》上发表的研究文章显示,我国成年人群中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6.8%,12个月患病率(12个月内得过抑郁症的患者所占总人口比率)为3.6%,超过9500万的中国人一生当中得过抑郁症。在全球范围内,抑郁症也成为一种健康危机,尤其在年轻人群中发病率较高。

尽管现在人们对抑郁症的认识有所提高,但仍有许多人对其谈虎色变,对治疗抑郁症的不同方法感到困惑。

如何选择治疗方案

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基于两个视角进行思考:第一,横向视角,即考虑抑郁症的不同类型;第二,纵向视角,即考虑抑郁癥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严重程度。

从横向视角来看,与其说抑郁症是一种病,不如说它是一组症状群。没有单一因素可以完整解释抑郁症的病因,导致抑郁的因素可能是器质性的(源于某些器质性病变),也可能是内源性的(具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系统症状)、性格性的(基于心理结构或人格方面的问题,如自恋人格障碍),还可能是反应性的(对持续不良的生活环境或压倒性的生活事件的反应)。这就意味着临床工作者必须仔细辨别抑郁症的类型,依此选择治疗方案。此外,还需考虑多种因素并存的情形,如既有抑郁人格因素,又有急性压力情境(损失、挫折、冲突等)带来的影响。

从纵向视角来看,抑郁症的诊断处于一个宽泛的连续谱中,从抑郁情绪、抑郁状态到轻度抑郁、中度抑郁、重度抑郁。这意味着,在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强度的干预治疗。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在《关于儿童和年轻人抑郁症治疗的指南》(简称《指南》)中推荐了一种阶梯式的干预方式。如果患者的抑郁水平为轻度,那么就适合一段时间的“观察性等待”,或采用某些支持性治疗或认知行为团体治疗。针对中度或重度抑郁症,建议患者在治疗的初期采用抗抑郁药物氟西汀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即先进行4~6次心理治疗,如果抑郁症状没有任何改善,患者则需要服用氟西汀。该《指南》明确指出,如果没有同时进行心理治疗,则不应该让青少年患者服用抗抑郁药。

哪些疗法是非药物疗法

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还有很多方法可以治疗抑郁症,比如,不同取向的心理治疗、补充和替代医学、传统医学、体育锻炼等。

心理治疗包括多种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辩证行为疗法、人际心理治疗、情绪聚焦疗法、支持性疗法、婚姻与家庭治疗、短程心理动力疗法、精神分析性的心理治疗、高频精神分析。

近年来,补充和替代医学受到更多关注,该领域囊括了根植于古代医疗保健体系(如中国、印度的传统医学)但不属于常规现代医学的康复方法和治疗方法。

本文刊登于《百科知识》2024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