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唐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在这首诗中,好雨像是知道适应时节似的,在万物萌生的春季降临。这场春雨细如丝,轻如烟,淅淅沥沥,伴着和风在夜间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大地。雨夜中,田间小路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夜火独明。清晨时分,遥望那被雨水打湿的花丛,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繁花盛开,满城春色。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是一首别具韵味、传神入画的咏雨佳作。此时的杜甫在经过一段顛沛流离的生活后,转徙到成都定居,生活渐渐稳定下来。他住在成都的草堂,自耕自种,对自然风物多有感怀,写下了一系列描写自然风景的作品,其中就包括这首《春夜喜雨》。诗中巧妙运用拟人、对比等手法,对春雨的描写体悟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流露出杜甫对“知时节”的好雨抑制不住的喜悦之情。
春日雨多诗也多
伴随春天的到来,特别是在晚春季节,由于暖湿空气不断加强和活跃,春雨逐渐增多,直接以春雨为吟诵主题的古诗词也不少。我们不仅能在杜甫的诗里看到春雨,在其他古诗词中也能见到春雨的身影。比如,同样流传甚广的孟浩然的《春晓》一诗中,那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杜甫这首《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表意相同。这样的雨富有诗意,这样的花富有诗意,这样的景致也富有诗意。
唐代诗人张说笔下的春雨则另有一番意韵:“东北春风至,飘飘带雨来。”在《春雨早雷》这首诗中,张说不仅写到了春雨,而且写到了春风,暗含春雨的发生和风向的转变密切相关。诗中还提到了早早到来的春雷,春雨、春风与春雷都是出现在春天的天气现象。唐代诗人柳中庸在《幽院早春》一诗中,描绘了他眼中春雨的特色:“草短花初拆,苔青柳半黄。隔帘春雨细,高枕晓莺长。”在他的笔下,春雨最大的特点是细。柳中庸还在诗中描摹了春天里新生的嫩草、初开的花朵以及鸣叫的鸟儿。唐代诗人徐凝则在《春雨》一诗中写出了春雨的连绵不绝:“花时闷见联绵雨,云入人家水毁堤。昨日春风源上路,可怜红锦枉抛泥。”在徐凝的笔下,由于春雨绵绵、持续不歇,甚至引发了“水毁堤”的灾情。
百态千姿各有名
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汉语的博大和丰富远超想象。举例来说,仅雨的别称就有甘霖、甘露、细丝、点滴、珠帘、苦珠、灵泽、圣水、奇水、跳珠、玄液、细雨、龙泽、膏泽、清露、银珠、夜春、廉纤、清雾、细珠等,暴雨的别称则有白雨、倒井、冻雨、黑雨、滂霈、滂沱、倾盘、甚雨、骤雨、陵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