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一百零二回中,尤氏因從荒凉落寞的大观园中穿园而过,回家后便莫名得病。贾珍请了最高明的医生为妻子看病,尤氏的病却始终不见好转。无奈之下,贾珍只得采纳儿子贾蓉的建议,请来毛半仙为尤氏占卜问卦。来到贾府的毛半仙先是取出卦筒和铜钱一番操作,然后讲了一通卦理,最后说:“若要断得清楚,揲蓍也不大明白,除非用大六壬才断得准。”
毛半仙口中的“揲蓍”和“大六壬”,都是一种占卜方式;不过,毛半仙的表述不够精准,因为他用来进行揲蓍占卜的道具是铜钱,真正的“揲蓍”所用的道具应该是一种名为“蓍草”的植物茎秆。
我国古代的问卜方式有很多,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龟甲占卜;而用植物问卜,相对比较陌生。事实上,揲蓍曾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一种问卜方式,而且受到过孔子的大力推荐。这不禁让人心生好奇:“蓍草”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神奇植物?为什么古人会拿它来占卜问卦呢?
揲蓍卜筮 缘自伏羲
远古时代,人类对客观事物的发展缺乏足够的认识,只能通过一些自然界的征兆来指示自己的行为活动;但是,自然征兆并非随时可见。为了满足心理上的需求,人们开始借助某些器物衍生出来的现象,探求想要得到的信息或答案,由此逐渐演变成占卜。
我国古代最常被用来占卜的器物主要有两种,那就是龟壳和蓍草。这在许多古籍中均有记载。如《周易·系辞》有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善于蓍龟。”意思是,用来断定天下的吉凶、成就天下人勤勉功业的,没有比蓍草和龟甲作用更大的了。
其中,用龟甲占卜被称为“卜”,用蓍草占卜被称为“筮”。正如《礼记》中所记载的“龟为卜,策为筮”。这里的“策”指的就是蓍草。《史记·龟策列传》中也记载:“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这句话同样表明,古代帝王在遇到各种疑难问题时,皆用蓍草和龟甲来卜筮决断。
众所周知,古人之所以用龟壳进行占卜,是因为龟特别长寿,被视为最有灵性的动物之一。当烈火灼烤龟甲时,会发出噼啪之声,这被看作神在传达旨意;和龟甲发出的声音同时出现的龟甲裂纹,更被认为充满了无穷的玄妙和预示。
与龟一样,蓍草在古人眼中也是一种充满灵性的神物,有着异乎寻常的千年高寿。《易纬》引古《经》中曰:“蓍生地于殷,凋殒一千岁,一百岁方生四十九茎,足承天地数。五百岁形渐干实,七百岁无枝叶也,九百岁色紫如铁色,一千岁上有紫气……”西晋博物学家张华的志怪小说集《博物志》也称:“蓍一千岁而三百茎,其本以老,故知吉凶。”西汉司马迁的《史记·龟策列传》还称:“闻蓍生满百茎者,其下必有神龟守之,其上常有青云覆之。”

那么,蓍草究竟从何时开始成为古人卜筮的器物呢?按照民间的说法,应该源于上古时期的伏羲。伏羲又称太昊,是华夏民族的先祖,也是太极八卦的创造者。据《淮阳县志》记载:“太昊陵后有蓍草园,墙高九尺,方广八十步。”传说,伏羲就是利用生长在这里的蓍草的干燥茎秆,通过摆放出不同的形状,最终才画出了太极八卦图。因此,《易经·说卦传》中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这里的“圣人”,指的就是伏羲;蓍草就是伏羲在作易的过程中,因得其幽赞而成为可以预知未来的神明。
到了西周时期,随着《周易》大行其道,由伏羲画八卦创造的这种通过数蓍草来求得卦象进行占算的方法,逐渐成为中国道家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种占卜方式,这种方式被称为“揲蓍”。据史书记载,西周的帝王、贵族和学者们常常使用揲蓍寻求天地之间的联系与指引。
自上古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使用龟甲占卜和使用蓍草占筮的方式一直并存。最初,由于蓍草比龟甲更为简便易得,蓍草占筮大都用在日常生活的吉凶预测之中;而涉及社稷的重要场合,一般采用龟甲占卜的方式,显得更为隆重。蓍草真正被捧上神坛、开始渐渐取代龟甲,离不开孔子的大力推崇。
东汉道家思想家王充的《论衡·卷二十四·卜筮篇》记载,子路曾问师傅孔子:“猪肩羊膊,可以得兆,雚苇藁芼,可以得数,何必以蓍龟?”孔子曰:“不然,盖取其名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