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母亲》VS《月亮和半圆丘》
作者 林路
发表于 2024年6月

对摄影史稍有涉猎的朋友,一看标题就知道这是两幅世界摄影的名作。前者是多萝西娅·兰格(Dorothea Lange)的纪实摄影经典,后者则是安塞尔·亚当斯(AnselAdams)的风景摄影佳作,两者似乎没有什么可比性。然而近日在读新出版的《多萝西娅·兰格传》,读着读着,就写出了下面这篇文章——不仅因为兰格和亚当斯是很好的朋友,更是因为他们惺惺相惜。

我们熟知的兰格是社会纪实摄影史和摄影作为媒介的历史进程中的一位开创性人物。大多数人通过兰格的标志性图片《移民母亲》认识了她——这是拍摄于1936年加利福尼亚州尼波莫市的画面,沉思的母亲用她的手支着脸颊,凝视着兰格的镜头。当她的三个孩子紧紧抓住她的身体时,他们的脸都背向镜头。当时,这一形象俨然成为大萧条的一个典型标志,特别代表了美国人从中西部各州到加利福尼亚的大规模移民,背景正是经济衰退而引起的。在这以后,兰格和丈夫一起出版了《美国纪实》一书,以文字和照片相辅相成,成为被迫迁移的农业工人悲惨生活的长篇纪实,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力。1941 年,兰格被授予“古根海姆”奖。在她去世前后,曾举办过很多次个人和集体展出,她的这幅母亲的画面是美国情报局所发行的展品中最受欢迎的。1995 年,一位纽约的商人拿出一批兰格的作品,其中一张售价高达 75100 美元。她的代表作《移民母亲》在 1996 年 10 月的纽约索斯比拍卖行中售价为 47150 美元,创造了那张照片的最高价。后来,兰格的经典影像价格都上升到六位数。前些年,在《美国摄影》杂志的读者投票中,兰格在 10 位著名的女摄影家中排名第二位。

而在长达 60 年的职业生涯中,亚当斯创作了大量卓越的影像,它们既是艺术力作,也是给他所钟爱的美国荒野的献礼。前些年关于风光摄影的论述中,我就曾经写道:即便是亚当斯,他的作品也无法用“唯美”来衡量。当年以亚当斯等人为核心卓然独立的 F64 小组绝不是什么唯美主义的摄影团体,而是一个追求摄影终极目标——客观纪实的团体。这些以“纯影派”或者“直接摄影”命名的创造者,试图通过照相机的物理和化学功能精确地展现自然尽可能多的细节魅力,从而传递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即便是在今天,还会有谁会用“唯美”来评述他们的作品——亚当斯被罗森布卢姆的《世界摄影史》放在了现代主义摄影的章节中。而在这本权威的摄影史著作中,风景摄影或是出现在早期的纪实摄影范畴,或是出现在后期的科学探索的行列,却唯独没有被列入艺术摄影的领域。甚至让更多人大跌眼镜的是,在顾铮的《世界摄影史》中,亚当斯几乎没有进入他的视野。我们所熟悉的风光摄影最多只能在书中早期的“地理空间的摄影确认”以及后期的“新地形摄影”中找到可怜的蛛丝马迹。然而我们也不必因此放弃对亚当斯的认识,尤其是当我们换一个角度,完全可以从文化层面的风景,给予亚当斯更高层次的社会认同价值。

本文刊登于《摄影之友》2024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