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摄影:见证暴行,传承反战愿望
作者 周仰
发表于 2024年6月

4 月 18 日,2024 年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公布了其四个类别的全球获奖名单,毫无意外,自 2023 年 10 月开始升级的巴以冲突和肆虐了两年多的俄乌冲突占据了其中两项:年度新闻照片和开放形式报道。打开荷赛网站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在看到获奖作品之前,我未曾见过这些照片——我知道世界上有些地方正在发生战争,但我并未留意社交媒体上流传的来自那些战场的照片。活跃于20 世纪的那批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唐·麦卡林(DonMcCullin)、詹姆斯· 纳切威(JamesNachtwey)等等,他们用镜头定格的人类暴行,即便那些事件早已成为“历史”而不是“新闻”,我们依然会在看到照片时心头一紧,他们记录的悲伤在今天依然能让观看者落泪,而如今,我们的目光甚至很难为某一幅战地影像停留。

1 20世纪70年代,美联社特约摄影师Nick Ut在越南。

“为什么拍摄战争?是否有可能通过摄影来终结这种与历史一样久远的人类行为?”詹姆斯·纳切威在传记纪录片《战地摄影师》(War Photographer)最后的自述中发出这一提问,通过摄影见证和揭露暴行来反战,这一高尚的愿望在一代又一代战地摄影师之间传承,但若说有哪一张战地照片真正接近了“终结战争”这一目标,出现在脑海的是越南战争期间当地摄影师黄功吾(Nick Ut)拍下的那张《战火中的女孩》(Napalm girl),画面中心,一个赤身裸体的女孩尖叫着冲向镜头,周围还有其他几个哭叫逃散的孩子,背景中有几个士兵端着枪,后方浓烟滚滚。《战火中的女孩》这样写入摄影史的照片,总会让人产生错觉,即其摄影师和背后的事件一样,早已成为历史,因此当我听说黄功吾本人还在世并可以接受采访时,颇为震惊——并没有任何恶意,只是一种传奇人物出现在当下的时间错位感——黄功吾虽然已于 2017 年从美联社退休,却保持着繁忙的日程,我们通过邮件沟通,他的回复快速积极,显得随和亲切。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后,黄功吾以难民身份离开了祖国,他在东京居住两年之后,抵达了洛杉矶,其间一直为美联社工作,直至退休。提及移居美国的原因,黄功吾说得云淡风轻,听者却难免不觉得心酸,他说自己是南越居民,又为美联社这样的西方媒体工作,因此在新政权上台后,感到不那么安全。好在,如今他已经可以自由地回到祖国拍摄。

很多人已经熟悉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但不妨简短地重温那个惊心动魄的日子。1982 年 6 月初,南越部队对西贡附近的小村子全邦进行了轰炸,因为这里聚集了很多越共,他们的尸首被留在通向西贡的一号公路边,警告民众不要参加或协助越共。

本文刊登于《摄影之友》2024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