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古宅,洋村官带来了“洋家乐”
作者 凤尾花
发表于 2024年6月

2023年7月4日,宁波市宁海县“洋村官”丁一牧登上了央视节目《“千万工程”看“浙”里》。报道播出的时候,村民们围坐在一起,高兴地讨论着,比自己上节目都自豪。因为他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自己家乡的巨变,体会到了这个洋村官带来的美好。

扎根中国乡村的“洋女婿”

2017年3月的一天,在浙江宁海县河洪村的一个300多平方米的废弃四合院中,一位洋人正抬头打量着老屋的一砖一瓦。他眼里闪烁着光芒,仿佛眼前这座闲置的老房,已经变成了一间古色古香的精品“洋酒吧”。这个白肤蓝眼的洋人名叫丁一牧,他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宁海县河洪村村主任助理,也是我国首位洋村官。

1963年,丁一牧出生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瓦朗斯的一个美丽小镇。1988年,丁一牧在美国留学时获得了MBA学位,毕业后便进入金融业工作,先后在美国华尔街交易所、英国伦敦交易所任职。

金融业的高强度劳动,也给了丁一牧不菲的回报。工作期间,他与来自浙江宁海的丁梅相遇相知,很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这个本来名叫Emmanuel的男人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丁一牧,他說,这是对妻子爱的见证。

2004年,丁一牧跟随妻子来到了她的故乡——宁海县。40年前的丁梅出生在宁海县的洪家塔,2006年,下河、洪家塔和洪桥三个自然村合并成一个村子,更名为“河洪村”。

据资料记载,河洪村始建于北宋皇祐四年,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村里的很多古建筑都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这片古建筑至少有一半是用大小不一的卵石砌成,地面是用鹅卵石铺就。整个建筑群干净且幽静,古色古香,犹如藏在深巷里的老酒,历史弥香。

“这里有我童年的回忆,小时候,我经常和小伙伴在村口那棵老樟树下玩游戏,捉迷藏。那时天很蓝,水很清,鸟声清脆,炊烟四起……”丁梅忘我地向丁一牧讲述着自己的童年,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丁一牧望着不远处开得正盛的紫丁香,说:“现在也很美啊,你看,这蜿蜒曲折的小路两旁有香味四溢的各种奇花异草,既养眼又治愈,尤其这些带有古老气息的老房子,仿佛是鬼斧神工。”

回到美国后,丁梅一直对故乡念念不忘,丁一牧思虑再三,决定辞职,和妻子回到中国创业,以解她的乡愁。2007年,他们一起来到了宁海县,随后创立了一家文具家电公司。在他们的用心经营下,公司的生意蒸蒸日上,年产值一度超过亿元。

工作之余,丁一牧经常和妻子四处旅游。他们踏遍了中国的大好河山,感受了很多风土人情,体味了很多古老村庄的风韵,也见识了很多老房子推倒后建起的高楼大厦,但他们始终对河洪村的老式建筑情有独钟。

河洪村虽然有1500多的人口,但由于年轻人纷纷离开村庄,外出谋生。村子里只剩下一些留守老人,废弃的老宅院就有40座左右。

第一次来到河洪村时,丁一牧曾有过一个想法:能否在这样的古老乡村,利用废弃的房屋开一个农家乐,既给村庄增加了人气,自己也能钓钓鱼,吃吃农家菜,享受一下慢生活。只不过,丁一牧因为和妻子忙于事业,开农家乐的愿望一直没能实现。

尽管工作繁忙,丁一牧始终没有忘记村庄里那些留守老人。得知村里很多老人缺少体检的机会,他便每年组织一次公益活动,免费为60岁以上的老人体检,每隔两年,还为患白内障的老人免费做一次手术。

自2012年开始,丁一牧和妻子都会在每年的重阳节,自掏腰包请全村老人吃饭,再送上一份小礼品。除此之外,他又为村民修了道路,建了凉亭。村里人都亲切地喊他“洋女婿”。

村里来了个洋女婿,还如此热心肠,引起了村委会主任干云亚的注意。2016年,干云亚找到丁一牧,诚恳地邀请他加入村委会,大家一起努力将河洪村打造成一个网红村,将这里的山山水水推销出去。

丁一牧有些迟疑,干云亚对他说:“你是大家的洋女婿,更是河洪村最信得过的人,有你的加入,村庄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只要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何乐而不为呢?于是,这位曾经玩转华尔街、担任过数家公司总裁、现拥有过亿产值企业的人才,正式受聘为河洪村的村主任助理,成了一名洋村官。

本文刊登于《知音海外版(下半月)》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