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辣条,想必大家都很熟悉。
被誉为“零食之王”,凭借咸香麻辣的滋味,俘获了众多年轻人和小朋友的味蕾,让人越吃越上瘾。
如今的辣條不仅在国内很火,在国外也成了许多外国人的心头好。
前阵子,网上疯传一张“天价辣条”图片,5包65克的卫龙辣条,在美国卖到了16.99美元,每包约合人民币24.6元,比国内贵了十几倍。
网友们纷纷惊叹:“这是继老干妈之后第二个登上美国奢侈食品榜的中国食品。”
而在BBC(英国广播公司)的一档美食纪录片里,几位主持人也强烈推荐,称辣条为“外国年轻人必须体验的中国小吃”。
辣条在韩国也很流行,不少韩国人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吃辣条的视频,还与当地餐食结合,开发了各种花式吃法,如辣条紫菜包饭、泡菜辣条等。
截至目前,中国辣条已出口至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的有日本、韩国、新加坡,远的有英国、美国、阿根廷等。
这个在国内被家长们视为“垃圾食品”的零食,正在海外疯狂圈粉。
小小辣条,到底是怎么火起来的?
辣条在海外的崛起
在辣条界,卫龙是当之无愧的行业老大,占据着国内市场28%的份额。不过,这个第一坐得并不踏实。一众友商虎视眈眈,都在跑马圈地,各自占据着3%到8%的份额,势头都很猛。
而跟在这些品牌之后的,还有国内大大小小2700多家辣条企业。
这些企业大部分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内,其中9成以上为个体工商户,竞争相当激烈。
卫龙作为行业龙头,没有与众多友商争得头破血流,而是在国内站稳脚跟的同时,选择去开拓海外市场,做更大的蛋糕。
早在2015年,卫龙就开始了全球渠道的布局,经过几年的发展,2021年实现海外营收1979.6万元;2022年增长230%,达6547.4万元;2023年又增长了49%,达9762万元,硬生生打造出了一个亿级市场。
它甚至专门建立了一个海外事业发展中心,喊着“让世界人人爱上中国味”的口号,全面研究如何把更多辣条卖给老外。
除了商业推广,中国的留学生们也是辣条出海的带货主力。
据统计,辣条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年轻人,其中35岁以下的消费者占比高达95%,25岁以下的占55%。
该年龄段与留学生群体高度契合。
辣条作为留学生们的必带美食,被全中国70多万留学生带往欧美日韩等世界各地,引起外国同学和室友们的疯狂打call。
辣条发挥着极高的社交属性,成为学生群体间增进交流的催化剂。
与此同时,Tik Tok等短视频平台的崛起,也成了辣条火遍海外的重要推手。
不少海外博主兴致勃勃地评测着这一来自东方的“神秘食物”,获得流量的同时,也在不少海外粉丝心里埋下了尝试的种子。
再加上跨境电商平台的兴起,只需花上为数不多的钱(比国内贵,但对很多老外而言并非不能接受)就能尝鲜,这也让辣条的出海之路变得更加顺畅。
可以说,种种因素叠加一起,让小小的辣条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成功获得国外年轻群体的喜爱。
辣条的诞生,源于一场灾难
实际上,辣条并不是卫龙首创。
辣条的历史,可能比我们想象的都要短,距今不过20多年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