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小伙,耍上中国长嘴壶
作者 李佩蔺
发表于 2024年6月

3岁那年,张文第一次回到尼日利亚,一落地就被吓哭了。“我从出生起,就一直待在中国。头一次见那么多‘外国人’,我感觉特别陌生。”如今,张文17岁了,向记者回忆这段往事时,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

故事要从2004年讲起。当时,张文的父亲来到四川成都做生意,不久后决定和妻子定居在当地一座小城——山水相依的蒲江县。3年后,张文和双胞胎妹妹张明在这里出生,其远在非洲的哥哥也被接了过来。一家五口开启了“蓉漂”生活。

张文在蒲江上了小学、中学,四川话“满级”,英语考试却时常不及格,总是自我打趣:“我把英语忘在老家了!”但他有另一种意义上的“文武双全”——体育不错,尤其喜欢足球和篮球;痴迷中国茶文化,习得一身长嘴壶功夫茶艺本领。

他和茶艺师父杜德骑将日常生活拍成短视频,收获了160多万粉丝。他在视频里说:“我们在China出生,应该学习China的历史、China的文化、China的科学。”

见到张文那天,记者感觉像是在和一个地道的四川人“冲壳子”(意为“聊天、吹牛”)。他冷不丁冒出来的“川式幽默”,总能逗笑身边的人。

“嘿话师徒”

很多人认识张文,是因为长嘴壶功夫茶艺。而对张文来说,接触这门技艺其实是意外收获。

2017年,他们一家报名参加了一档名为《中国梦想秀》的节目。节目组让他和哥哥、妹妹各选一项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项目进行演绎。为了完成任务,哥哥选了咏春拳,妹妹选了古筝,他则选了长嘴壶功夫茶艺,因为“看见茶艺师们耍长嘴壶,很酷、很帅”。

当天,表演的茶艺师是杜德骑。他原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演出,没想到去了现场才知道有个小孩要“拜他为师”,而且还是个四川话那么好的非洲小孩。

在镜头下,10岁的张文“行跪叩之礼,拜入杜德骑门下”。尽管只是节目效果,但杜德骑上了心,琢磨着:能否让“荧屏师徒”变成真师徒?节目录制结束后,杜德骑找到自己的师父——成都市知名茶艺工匠曾小龙。“我问我师父,我能不能收外国人当徒弟。他常去国外巡演,对我说中华文化就是应该走向全世界的。”

得到师父的肯定回答后,杜德骑便立即去询问张文及其母亲的意见。不出所料,张文愿意,张文母亲也很支持孩子。自此,张文正式开始学艺。

长嘴壶功夫茶艺,融合了茶道、功夫、太极和舞蹈,想要练好,绝非朝夕之事。

学艺初期,张文的手上“全是水泡和茧子”。1米多长的壶嘴,一不小心就戳到他身上,一戳就流血,“创可贴没停过”。为了练好基本功,他还要天天拉弓步、扎马步……有时因为太痛、太难,张文耍起小脾气,闹着“要喝冰可乐、吃好吃的”。但杜德骑想,和那些“打退堂鼓”的同门相比,“这娃可以!”

日复一日的训练,让张文的茶艺突飞猛进。他越发喜欢手里的这把长嘴壶,用杜德骑的话来说,“以前得哄着他学,现在全靠他主动练”。

张文开始同师父一道,到各种舞台上展示这项非遗绝学的魅力。“之前在茶馆,我体验过给大家倒一天的茶。很多人看到老外会这个,还会说四川话,就在那‘哇,两只眼睛瞪大’,觉得很新鲜。

本文刊登于《知音海外版(下半月)》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