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曾住赤阑桥
作者 徐俊亮
发表于 2024年6月

“我家曾住赤阑桥,邻里相过不寂寥。

君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这是南宋词人姜夔的一首感人至深的诗作,是其《送范仲讷往合肥三首》组诗中的第二首,表达了词人对安徽合肥故居和故人的思恋。

诗中提到的赤阑桥现位于合肥老城区南端,是环城河之南贯通城内外的一座桥。因为家庭的缘由,我的整个学生时代都是在合肥度过的,我的初中、高中学校更是紧邻着这座桥。那时,我曾经无数次地经过这座桥,无数次地徜徉其间,无数次地在环城河一带游历……

环城河,是曾经的护城河,见证过千年的历史烽烟。而今,环城河两岸已分成若干景区,绿树密布,亭台环绕,河道中岛榭也不少,景色颇美,是合肥城最古老、环境最幽静的所在。

赤阑桥所在的环城路属于城南的银河景区,也是整个环城带最具韵味和文化氛围的一段。附近有众多重要的单位 :安徽日报社、省市教育部门、京剧院,建设厅、邮电局和广电局的宿舍也在周边。而从此桥往东,不远处就是包河,一代名臣包拯的包公祠就在那里,廉泉、回澜轩、清风阁组成了包公文化园。

合肥有道名菜叫“包公鱼”,以鱼肉鲜美、口感鲜嫩而著称。这道菜选用新鲜湖鱼(多为鲫鱼),清洗后去除内脏和鳞片,鱼身两边划一字刀,用葱、姜、白酒腌渍一个小时,然后下热油锅,两面略煎至金黄色,倒入白酒,转大火,盖盖,焖出香味,加入酱油、醋、盐、白砂糖和适量清水炒匀,放入辣椒、葱姜段和蒜瓣大火烧开,再转中火焖煮十多分钟后大火收汁即可。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生活》2024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