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袅袅入鼻中

我喜爱饮茶,但属于“杂食派”,并不专注。近日一位安徽文友来上海,给我带来家乡的特产,我一看铁罐上“太平猴魁”四个字,思绪如泉涌,瞬间回忆起 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一件往事……
那时我在一家区报社工作。在编人员基本工资有财政保障,奖金部分则要依靠各种创收来弥补。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为了维持生计,我们这些“笔杆子”除了完成正常的采编任务,大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是拉广告、就是找赞助。区报是周报,共有八个版面,其中四个是創收版面。即使这样,财务上还是捉襟见肘,可把总编愁坏了。
报社召开创收研讨会,集思广益。会上,祖籍安徽的“新上海人”陈老师怯生生地说道:“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大家看是否可行?我们黄山出产一种茶叶叫‘太平猴魁’,虽然是款名茶,但没有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安溪铁观音等被大家所熟知,但我听长辈说,这个茶很好喝……”总编来了兴趣,对陈老师说 :“散会后到我办公室,我们好好聊聊!”
第二天凌晨四点多,总编带着办公室主任、陈老师及我乘着“考斯特”前往黄山。车上,有着硕士学位、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陈老师,向我们娓娓道来太平猴魁的前世今生。
“太平猴魁创制于清朝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 年),迄今已有 90 多年历史,创始人叫王魁成。传说‘猴魁’本是野生茶,原产于黄山东北山麓六百里山,此山高耸云天,四壁陡峭,聪明的山民就驯养猴子采回茶叶,手工精制成猴魁。现在,太平猴魁的核心产区主要集中在黄山市黄山区新明乡三合村的猴坑、猴岗、颜家三个自然村宅。太平猴魁对种植高度很有讲究,必须是在海拔 700 多米的高山,茶叶采摘的时间节点也必须是在云山雾罩中进行,雾退立即收工,上午10 点前必须结束。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生活》2024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