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之妙

自由作家、茶文化跨文化交流推廣传播讲师、企业文化品牌顾问。茶领域研修二十余年,曾为荷兰禾众基金会茶项目专家组成员,上海陶瓷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今年清明前后的茶季,我在南半球正值秋天的新西兰旅居。坐在海边的石头上翻看手机里来自国内各茶区的茶人忙碌图,关注着各地茶区的天气和茶叶圈的一些资讯,真有些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感觉。其实,偶尔做一个远距离观察者也特别有趣,尤其是抬起头来望见的是满眼的金黄秋叶和无垠的蓝天大海。
还是赶在谷雨前回来了,踏上了暮春的国土。归家后,泡上一杯清明节前后做好的西湖龙井和碧螺春,看着在水中跳着舞的芽头,感觉整个身心都充盈着能量。
贵州的小熊问我,能不能给她寄一点各种绿茶,我有啥就寄啥,她想品鉴和感受不同的滋味。于是,盘点了身边正好现成的几款定制绿茶,顺势也就梳理了下这几款绿茶在不同风土下的感官气息。
杭州的梅家坞龙井,去年在 3 月 16日左右就开始制作了。而今年的 3 月,江浙地区还都比较冷,叔叔到 3 月底才开始在自家茶园采制。茶农总是看天吃饭的,所以没有什么采摘计划。这几年因为人力成本不断提高,经济形势整体不好,消费降级,如果没人提前定制茶叶,有些茶农就不去采摘了,情愿让叶子就这么长着,到了立夏后剪掉;或者不雇人采摘,自己家人少量采摘后做一点茶叶留着备用。
如果有陌生人来买茶,就去批发一点外地的茶青过来炒制,或者直接购买外地仿制龙井。倒腾下,赚个中间差价,也不费力。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生活》2024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