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4月,湖南长沙爆发了一场针对奸商和洋人囤积居奇、哄抬粮价的“抢米风潮”。在这次风潮中,外国的店铺、洋行、教堂大都被捣毁,但作为美国人的爱德华·胡美却得到了市民的保护,不仅一家五口安然无恙,而且他所创办的雅礼医院也完好无损。究其原因,恐怕与他最初确立的发展思路不无关系。
1905年6月,有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的胡美,受美国雅礼协会的委派到中国湖南发展现代西医。在从上海到长沙的轮船上,胡美遇到了一位能说英语的湖南乘客,一路上两人谈得十分投机。当轮船驶入湖南境内时,这位湖南乘客指着对岸已被石头堵得严丝合缝的石拱门对胡美说:“虽然清朝政府已经签订了湖南给外国人旅居的条约,但湖南本地的官绅富商依旧强烈反对,你看这就是标志。”接着他又告诉胡美,在一年前,一位英国人曾两次试图在长沙购房兴业,最终都被强行赶走了。轮船到达长沙之后,胡美便与这位萍水相逢的湖南乘客告别,然后随前来迎接他的美国朋友席比义坐轿进城。胡美一路上目不转睛地打量着这座古老而陌生的城市,感到一切都很新鲜。当轿子前进到城门口处,一张挤满围观群众的布告引起了他的特别注意,他叫停了轿夫前进的脚步。席比义连忙上前向他解释说:“这是城里的官绅富商贴出的告示,他们强烈反对外国人到长沙来购房租房兴业,要求巡抚下令对其契约一律不予承认。”正是这段不寻常的旅程,让进城安顿之后的胡美迅速调整了自己的发展思路。他决定充分发挥自身特有的优势,“用医学搭建一座通向友谊的桥梁,”让長沙市民接受自己,欢迎自己,支持自己的事业。
在“抢米风潮”到来之际,胡美随即意识到,检验自己这一发展思路成功与否的关键时刻到了。由于部分洋行一起参与了囤积居奇、哄抬粮价,城里早已流传起了“驱逐洋人”的风声,不少洋行开始关门停业。但胡美仍然坚持每天照常开门应诊,由于患者络绎不绝,工作十分繁忙。他耐心细致地为患者进行检查诊断,同时也从患者的口中,及时掌握着城里的动向。一天,南门口靠挑水为生的黄贵荪,劳累终日,却无法换回一升大米,在绝望之中,他带着两个孩子与妻子投河自尽。胡美听到这一消息后,心里久久难以平静。第二天,患者又给他带来了一条不幸的消息:一位老妇在邹氏碓坊买米不成反遭辱骂,木匠出身的刘永福打抱不平,带领一群饥民捣毁了邹氏碓坊,抢空了所有存米,事后官府不分青红皂白将刘永福抓走,一时杳无音信。局势升级,众怒难平,成千上万的市民宛如潮水一般地涌向巡抚衙门,要求释放刘永福,平抑粮价,巡抚却下令开枪打死了二十多名请愿的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