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犹龙乎:室利·阿罗频多其人其学
作者 徐达斯
发表于 2024年6月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大不列颠帝国日薄西山、欧风美雨荡涤世界之际,同为东方大国的中国和印度皆不得不以数千年文明之精华应对此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时间风起云涌,英雄圣哲辈出。中国自鸦片战争之后,传统文化式微,从康梁变法开始一路抛弃传统,至五四运动提倡新文化、打倒孔家店而转向全盘西化。在此中华道统生死存亡之际,新儒家“三圣”排空而起,力矫时弊,掊物质而倡灵明,以儒道释传统文化分判、融贯西学,遂为中华文明未来之复兴埋下了种子。“三圣”之中,梁漱溟学贯中西,毕生致力于社会改革和思想实践;熊十力早年投身革命,后来潜心学问,创新唯识论,直探心体道源;马一浮隐修默证,以六艺统摄一切学问,而性情文思尽寄于诗篇。而在印度,室利·阿罗频多以一人之身,担荷“三圣”所投身之事业学问,而影响成就犹有过之,为一代哲圣,更为圣雄甘地所仰慕、全体印人所依赖、国家精神所寄托。

室利·阿罗频多七岁来到伦敦,就读于剑桥,毕业后回到祖国,毅然投身于民族独立运动,惨淡经营、不屈不挠,成长为反抗英帝国殖民统治的革命领袖。在狱中监禁期间,修炼瑜伽,读《薄伽梵歌》,竟然证悟自我、感通天人。自此于南印度本地治里遁迹潜修,著书冥思,后得法国“神圣母亲”米拉之助,建立修道院,开拓黎明村,弘扬瑜伽于五天竺,声教及于海外,开启世界大同之实践。

在室利·阿罗频多看来,印度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皆应建立在超越表层意识、心思的精神或灵性(the Spirit)、本我(the Self)之上,成为此精神的载体、工具或世间表达。此灵性在个人层面之实现乃成就神圣人生,而在集体层面之实现乃成就印度之自由与统一、亚洲人民的复兴与解放,以及全体人类的大团结。印度于1947年8月15日独立,这天也是室利·阿罗频多的七十五岁生日。在庆祝活动开始之前,室利·阿罗频多接受全印度电台的邀请发表一个广播讲话,他以先知般的语气讲述了他的洞见和梦想:

印度的灵性正以迅猛的势头进入欧洲和美国,而且将不断发展。在这多灾多难的时代,越来越多人将寻求希望的目光投向印度,不仅求助于她的教义,更求助于她的心理和灵性实践之法。

我最终的梦想是人类进化道路上的一步,将人类意识提升到更高更广的层次,解决人类自有思想以来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追求完美的个人和社会生活之终极理想。这仍然是我个人的希望和想法,是一个已经开始在印度和西方的前瞻性思维中生根发芽的理想。这条道路上的困难比任何其他领域的困难都更为艰巨,但只要至上意志与我们同在,就一定能克服困难。这一进化的发生,必须依靠精神和内在意识的成长,这一灵性进化的起点与最重要的转变来自印度,并将遍布全世界。

七十七年之后,回味一代哲圣的讲话,不得不佩服他的远见卓识。印度正在崛起,有望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印度裔的科學家、企业家、政治家在硅谷以及欧美政坛展示风采,瑜伽成为风靡全球的时尚潮流。最近罗摩神庙历经五百年沧桑之后重新向世界闪耀神光,更是一个基于灵性文化的“婆罗多”复兴的标志性事件。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4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