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年底,我去了一趟布宜诺斯艾利斯,这是我第一次踏上阿根廷的土地。去之前,很多人告诉我这是一座优雅的城市,被称为“拉丁美洲的小巴黎”。而我对于它的认识,仅限于王家卫的那部《春光乍泄》,以及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文字。1923年,24岁的博尔赫斯出版了人生第一部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他写道:“我的故事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开始,对我而言它像水和空气一样永恒。”
博尔赫斯还说过:“相比于阿根廷人,我更觉得自己是一个港口人。”布宜诺斯艾利斯位于拉普拉塔河的南岸,和乌拉圭隔河而望。这是一座港口城市,人们也喜欢以港口人自居。地道的港口人爱喝咖啡,也爱吃牛排,因此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大街小巷,除了数不清的咖啡厅,就是各种牛排馆了。

舍我其谁的性感它是传奇餐厅代名词
一直以来,阿根廷都被称为“牛背上的国家”“世界的肉库”。阿根廷牛排闻名世界,我所认识的每一个阿根廷人,说起自己国家的牛排来,一个个都头头是道,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有一家老字号牛排馆,曾被评为“拉丁美洲最好的餐厅”,也是The World’s 50 Best 2023榜单的第19名,它就是唐·朱利奥餐厅(Don julio Parrilla)。

在阿根廷,Parrilla是烤肉架的意思,它是阿根廷美食的精髓所在,也是这个国家的一种生活方式。唐·朱利奥餐厅是一个家族餐厅,如今已传到第三代帕布罗·里韦罗的手中。帕布罗20岁时便跟着父母学习经营餐厅,最初的那些年,他就住在餐厅的楼上,每天除了在一楼的餐厅工作,就是在二楼的房间睡觉,两点一线,真正做到了以餐厅为家。在最初,这家餐厅没有名字,食客们提起来,就称“那家烤肉馆”。经过帕布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这家餐厅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也慢慢成为阿根廷最好的餐厅之一。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乃至阿根廷,唐·朱利奥就是传奇餐厅的代名词,前来朝圣的肉食主义者络绎不绝。餐厅营业的每一天,门口必定大排长龙,队伍甚至排到了隔壁酒店的门前,据说酒店的生意由此被带动起来。就连阿根廷的足球明星梅西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也专程来唐·朱利奥吃牛排,球迷挤满整条街。
走进唐·朱利奥餐厅,就能看到一个硕大的烤架,各种部位的牛排、牛胸腺、血肠,以及西葫芦、茄子……都在烤架上被烈火炙烤着,一瞬间,我也仿佛沐浴在炭火和肉香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