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00万年前,恐龙的足迹终结在那场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中,斗转星移,其中的一部分生物进化至今,演变成了近万种鸟类。鹤鸵就是其中一种。它们生活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森林深处,就像恐龙世界最后的碎片。
地球上最后的恐龙鹤鸵长什么样?
南方鹤鸵,又称双垂鹤鸵,在鸟类划分中被纳为食火鸡,因此也叫南方食火鸡。鹤鸵与鸵鸟同属鸵鸟目,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热带雨林,是世界上仅次于鸵鸟、鸸鹋的第三大鸟类。它们身体壮实,体型庞大,通常情况下,成年雌性鹤鸵的身高可以达到1.7米,有的甚至能长至2米,体重可达70公斤,与一个成年男人不相上下;雄性鹤鸵大约可以长到1.4米,与雌性体型有较大差距。
南方鹤鸵通体覆有细密蓬松的绒毛,并散发着蓝黑色光泽,看起来根根分明。这些羽毛看似柔软,实际如铁扇般坚硬,能保护自身在茂密的丛林中奔跑而不被树枝刮伤。蓝色的头部及脖颈,是鹤鸵高大身体上最亮眼的部分,它们的喉咙至整个颈部都呈宝蓝色,颜色从下往上由深到浅过渡,至头部为浅蓝色,后颈则是极具反差的橙色,且没有羽毛覆盖。
而“双垂鹤鸵”名称的由来,是因其脖子下近胸口的位置长了两片鲜红色的肉垂。雨林中的土著认为,肉垂呈鲜红色,是鹤鸵吞噬了过多火炭所致,所以才有了“食火鸡”的俗称。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当地土著并非胡言乱语。常常有人在野外发现,鹤鸵会啄食人类遗留的还未熄灭的火炭堆,久而久之,就有了鹤鸵食火的传言。然而,这样的行为只是因为鹤鸵喜欢明亮的东西,当看到人类废置的炭火灰烬时,便好奇上前啄弄一番,吞下已经熄灭的炭块到食囊中。鹤鸵还会啄食小石子、碎玻璃、铁片等异物,以此来增大摩擦力,帮助磨碎不易消化的食物。
鹤鸵头顶高而扁,半扇形的骨盔形似“凤冠”,这是南方鹤鸵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广袤森林中,为了更好地让同类捕捉到信息,鹤鸵会发出比其他鸟类更低且不易捕捉的声音。此时,骨盔就是很好的信息接收器。棕色骨盔由一种特殊的角质化堆积而成,质地坚硬,富有韧性,可以保护鹤鸵在灌木丛生的森林觅食时脑袋免受伤害,甚至可以帮助脖颈挥动时折断枝丫,用巨冠在丛林开辟出一条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