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与荧惑守心
作者 郭红锋
发表于 2024年7月

什么是七月流火?

“七月流火”是汉语成语,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中的一首诗《七月》。全诗共分为八段,其中第一段前三句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意思是: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

这里的“七月”是指古代历法(类似农历)的夏秋之交,而不是现代阳历7月的炎热夏天。“流火”的“火”指天上的一颗著名恒星(心宿二),是夏秋季节天黑后平视南方即可看见的一颗很亮的星,又因发红,远古至今一直被称为“大火”。七月流火,是指当时的七月天黑后,“大火”星已经在西边,很快就会向西落下去看不见了(见图1,红圈里的亮星为心宿二)。

本文刊登于《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24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