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天然弃子
作者 周琦
发表于 2024年7月

新西兰最大公司,决定卖掉部分业务。

5月16日,恒天然宣布计划剥离消费品业务。2023财年,该业务为公司贡献33亿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146亿元。

“剥离将让恒天然更简单高效,更专注于核心的原料和餐饮服务业务,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恒天然CEO郝万里(Miles Hurrell)表示。

在他看来,收集、加工和销售牛奶,才是核心业务。

作为全球最大乳制品出口商,恒天然年营收约1150亿人民币,其牛奶出口量,约占全球乳品贸易的三分之一。此次业务剥离,将涉及安佳、安怡、安满等相对知名的品牌。

记者就本地市场业务走向,咨询恒天然中国方面,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回复。

甩掉包袱

郝万里团队决意卖掉的板块,体量不算小。

2024上半财年(2023年8月起6个月),消费品业务入账18.7亿新西兰元。

恒天然作为主打ToB的营养乳制品供应商,布局C端,本意是为提高牛奶附加值,创造更多营收和利润空间。可惜事与愿违。C端生意水花小,还有拖累营收的趋势。

2023财年,消费品业务税后亏损1.64亿新西兰元。

恒天然团队努力过,以失败告终。

例如,恒天然曾在中国自建牧场,并以超34亿元的价格,成为贝因美第二大股东。2019财年,管理层复盘后,出售了在中国的所有自有牧场,并彻底清仓贝因美股份。

“剥离是正确且正常的。”乳业专家宋亮告诉《21CBR》记者,国际形势不确定的大背景下,恒天然需要保证公司和股东们的利益。

本文刊登于《21世纪商业评论》2024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