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告诉《环球人物》记者,梳理近200年的世界历史,不难发现,“如果说菲律宾等国是南海问题的当局者,那么以美国为首的域外国家显然是搅局者”。
把南海从“平静之海”变为“争议之海”,背后有哪些来自西方的影子?
“显然每年有来自海南的渔民造访”
早在19世纪,美国和英国已注意到中国居民在南海诸岛上的经济活动。其中,英国地理测绘学家詹姆斯·霍思堡是最早的记录者之一。
1762年,霍思堡出生在苏格兰的一座海滨小镇。此时,欧洲正处于四处扩张的“大航海时代”,和镇上的大多数同龄人一样,霍思堡自幼接受航海培训,16岁便开始了海上生活。学徒生涯结束后,他加入了风头正劲的英国东印度公司。
在1786年5月的一次航行中,霍思堡乘坐的船只因航海图错误而触礁沉没,死里逃生的他立志要绘制精确的航海图。此后,他多次往返于印度与中国之间,并于1795年担任英国东印度公司印度海路总测绘师。
19世纪初,霍思堡领导了西方对南沙群岛区域的第一次系统勘测和航海图绘制。在《中国海第一图》《进出中国海航海纪要》等出版物中,他不仅详细记载了南海航线和南海诸岛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还明确记录了中国居民在岛上的活动——
“海南渔民在3月和4月造访斯普拉特利群岛(即我南沙群岛)及其浅滩从事捕鱼……就像在帕拉塞尔群岛(即我西沙群岛)一样。”“在与海南岛人进行的几次交流中,我们发现他们文明有礼……大部分船只每年两个月出海捕鱼,航行到离家700至800海里的地方,采集海参,收取干海龟和鱼翅,这些海产品在中国海东南部的沙洲和浅滩之间多不胜数。”
据卡蒂研究,霍思堡的这些观察,得到了英国皇家海军、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确认。相关记录不仅被英国官方引用,也出现在美国海道测量局出版的《亚洲航海》中。
美国人也记录了中国居民在南海的活动。1905年,美国海军“南山”号运煤船船长普莱多在一份航海通告中这样描述其南海见闻:
“3.西约克岛(即我西月岛,属于南沙群岛)。此岛……表面覆盖草丛和树木植被,还有一些椰子树……发现先前中国人居住的痕迹,显然每年有来自海南的渔民造访,采集海参等。”
普莱多的顶头上司是参与了美西战争的美国海军特级上将乔治·杜威。19世纪末,美国基本完成陆地领土扩张,开始通过海上扩张谋求世界霸权。1898年,美国在美西战争中取胜,就此夺取了菲律宾的殖民统治权,结束了西班牙长达400年的殖民帝国地位。近年来,美国海军驱逐舰频频在南沙群岛附近挑衅,其中一艘便是以杜威命名的“杜威”号。
“中国人的领土主张是有效的”
1907年和1909年,因日本人西泽吉次企图强占南海东沙岛,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先后奉命前往东沙岛及西沙群岛勘察巡视,在各岛登岸升旗、刻石立碑,宣示了中国主权。
一些西方政要针对此事明确表态,卡蒂书中就提到了阿里斯蒂德·白里安。白里安是法国知名的外交家,担任过26次内阁职务、11次法国总理,在当时的法国外交和欧洲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21年,身为法国外交部长的白里安指出:“中国在1909年对帕拉塞尔群岛(即我西沙群岛)的占领是确定性的,且已被法国所接受。”
1931年,日本发起侵华战争,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法国政府想趁机在南海兴风作浪,攫取更多殖民利益,于是称其殖民地安南(今越南)“对西沙群岛拥有先占之权利”。为了向政府提供决策参考,白里安征询了法国外交部法律顾问尤里斯·巴德万的意见——巴德万是国际法专家,一生致力于追求正义、和平的国际秩序。他同样表示:“中国人1909年的领土主张是有效的,法国已予默许并承认。”
1933年,法国武装占领南海多个岛屿,史称“九小岛事件”。“从1933年到1956年,法国国际法顾问反复强调,法国的南海主张在法律上毫无依据。”卡蒂说。

明知事实如何的白里安却站在了法国政府那一边,而巴德万因为无法忍受法国政府的所作所为,在1941年愤而辞职。
就在“九小岛事件”发生的同年,美属菲律宾的前参议员陆雷彝致信美国驻菲律宾总督墨菲,试图以地理邻近为由,主张一些南沙岛屿是菲律宾群岛的一部分。
信件被转交至美国陆军部和美国国务院处理。两个月后,1933年10月,时任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复信称,这些岛屿“远在1898年从西班牙获得的菲律宾群岛的界限之外”。赫尔的言下之意非常明显:菲律宾的主张缺乏依据。
1935年5月,美国陆军部长邓恩旧事重提,致信赫尔,请求美国国务院就菲律宾所要求领土的“合法性和适当性”发表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