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历史上,“和亲”向来是充满戏剧性和故事性的话题:解忧公主、王昭君、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和亲的公主们不仅是维系政治联姻的纽带,更促进了古代中原与边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
尽管公主们是和亲故事里的主角,但也总有一些配角人物,凭借自身能力和时代机遇,站到了历史的台前。比如西汉的外交巾帼冯嫽,她是解忧公主的陪嫁侍女,却在出使西域的舞台上发光发热,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外交家。
王府侍女出塞外,纵横捭阖冯夫人
汉武帝时期,西汉与匈奴之间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元狩四年(前119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返回长安后向汉武帝提出:“现在乌孙势力强大,可用厚利招诱他们东迁回故地,同时妻以公主,双方结为兄弟,以便制衡匈奴。”汉武帝虽赞同这一建议,但因西域政局复杂而未能实现。直到元封六年(前105年),西汉以江都王刘建之女刘细君为公主,嫁与乌孙昆弥(乌孙王的称号)猎骄靡,西汉与乌孙才有了和亲之实。
猎骄靡去世后,军须靡继位,不久后细君公主亦去世。太初四年(前101年),又一位汉室和亲公主踏上了前往西域的丝路,她就是大名鼎鼎的解忧公主。冯嫽是公主随行团队中的一员。解忧与冯嫽,可谓一对同病相怜的主仆。解忧虽出身宗室,但其祖父楚王刘戊曾参加“七国之乱”,因此属罪臣后代,直到她被选中和亲获封公主,情况才有所好转。冯嫽则是出身卑微,年纪很小就被送入楚王府当侍女。惺惺相惜中,两人结下了超越主仆关系的深厚友谊,冯嫽也因解忧的照拂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冯嫽酷爱研读史书,从小就懂得“以史为鉴”的道理。在随解忧公主赴乌孙后,冯嫽仍然保持勤奋刻苦的学习状态。她不仅积极学习西域诸国语言,还主动了解西域诸国的风俗文化,最终收获了“内习汉事,外习西域诸国事”的本领。
事实上,解忧不仅是和亲公主,也是西汉驻西域的持节全权代表。但是,作为昆弥之妻,她自然不便亲自出使西域诸国。因此,让深受其信任的冯嫽作为代表出使诸国,成为解忧的不二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