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如何应对挑战
作者 叶冬艳 欧阳辉
发表于 2024年7月

当地时间6月21日,美国财政部发布了一项《拟议规则制定通知》(NPRM)。这份165页的草案,旨在限制美国实体在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三个高科技领域对华投资,并列出了详细的规定。

5月14日,美国公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复审结果,决定在原有关税基础上,进一步对新能源、半导体、关键矿物等加征关税。由此引发人们对贸易以及关税问题关注度的再度提升。

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后,两国之间的关税上升和贸易壁垒增加,中美之间的直接贸易量减少。但是,中国积极调整外贸策略,采取多种措施来缓解贸易战带来的压力,其中之一是调整贸易结构,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周边地区的贸易合作,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分散贸易风险并拓展新的市场空间。这体现在中国与美国的直接贸易额下降,在美欧日韩等主要贸易伙伴国中的贸易地位有所下降,与此同时中国与东盟(主要是越南)、墨西哥等新兴经济体的贸易量相对增加。

此外,中国也加大了对越南、墨西哥等国的直接投资,以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程度。

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很难像以前一样高速增长。欧美政府不断推出保护主义措施,意味着出海也不是万能之策,同样面临着贸易摩擦风险。另外,随着中国企业的出海,中国“产业空心化”风险值得警惕。

对外贸易结构变化

图1是2005年至2024年不同经济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份额。在2017年,对美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的份额是14.27%,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后,美国所占份额逐步降低,截至2024年前五个月,降到了10.70%,下降3.57%。从2017年到2024年,欧盟、日本、韩国所占份额分别降低2.30%、2.33%、1.50%。与此同时,东盟、越南、俄罗斯、墨西哥所占份额分别提高了3.27%、1.17%、1.85%、0.21%。也就是说,与贸易战爆发前的2017年相比,美欧日韩等发达经济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份额下降,而越南、墨西哥等新兴经济体所占份额稳中有升。自2020年起,东盟超过欧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

图1:2005年-2024年不同经济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份额

资料来源:CEIC。2024年数据截至5月底。制表:颜斌

图2是2005年至2024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及同比增速。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但中国对外贸易保持增长。2019年,受贸易战影响,中国贸易总额下降0.96%。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全球贸易规模下降,中国贸易总额虽然是同比增长的,但涨幅(1.70%)低于2017年(11.44%)、2018年(12.55%)。在2021年、2022年,中国对疫情的控制比其他国家要好,且拥有相对完整的供应链,因而中国出口规模大增。2021年贸易总额同比增长29.81%,2022年相比2021年的高基数也增长了4.40%。2023年,受全球整体贸易规模下降和贸易摩擦日益增多的影响,中国贸易总额同比下降5.91%,略低于2021年水平,与2017年相比还是增长了44.55%。2024年1月-5月,贸易总额2.4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77%。

本文刊登于《财经》2024年1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