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公募基金QDII布局
作者 黄慧玲 郭楠
发表于 2024年7月
图/IC

自2021年起,QDII基金业绩开始领跑市场。这个涵盖海外股票、债券、大宗商品、REITs等资产类型的基金品种,凭借与A股走势的高度背离,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寻求多元化配置的投资者目光。

“过去得益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不进行全球布局也可以获得较高的资产收益。但目前中国处于低利率周期中,经济增速放缓,境内资产收益下降,海外资产配置需求大幅增加。”北大汇丰智库近期发布报告,对公募基金的全球布局情况进行了调研。

QDII基金在2023年增长迅猛,根据报告统计的数据,2023年QDII基金数量同比增加26.58%,规模同比增加27.60%。截至2023年末,中国公募基金市场中共有281只QDII基金,总规模约4169.82亿元,其中,78.15%的QDII基金为跟踪指数的被动型基金。

从投向上来看,QDII基金主要投向中国香港、美国市场,小部分投向越南、印度等新兴市场。总的来看,中资企业资产在QDII基金的持仓中占比较高。截至2023年末,被动型QDII基金中,中概股相关指数占比23.16%;主动型QDII基金股票持仓中,中概股占比58.03%;QDII基金债券投资中,中资海外债占比18.36%。此外,QDII基金所投向的大部分港股企业,其办公地址仍在中国大陆,主要业务同样集中于中国大陆,运行周期和与国内经济金融环境息息相关,难以起到风险分散的效果。

QDII基金对国内投资者的全球多元化配置有重要意义,但北大汇丰智库高级研究专员吴佳璇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基金公司依然对境外分散化投资持保守态度,主要原因在于投资境外资产需要投入更高的研究及人力成本,规模却难以做大。

“大多数公募基金对海外投资的态度仍旧较为保守。为了不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其实大部分基金公司在产品发行前如果估算发现发行QDII基金不划算,就不会投入开发了。”吴佳璇告诉《财经》。

成本约束,风险因素须考量

截至2024年上半年,QDII基金品类已连续领跑市场三年半。

2021年至2022年,国内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回落,以广发道琼斯美国石油基金为代表的QDII商品类基金业绩连续两年领跑全市场,区间收益高达166%。2023年,主要投资于A股和港股的主动权益类基金表现整体低迷,而追踪纳斯达克的指数基金平均收益达55%。2024年行至半场,A股还在保卫3000点,海外市场科技股持续上涨,带动景顺长城纳斯达克科技市值加权ETF、建信新兴市场优选的收益超过30%。此外,近年来公募基金开始布局的日本、越南、印度等市场指数的表现也好于A股。

本文刊登于《财经》2024年1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