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车在东南亚的触角正在延伸。
6月18日,中国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在吉隆坡会见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和工业部部长东姑·扎夫鲁,就深化汽车等重点产业合作深入交换意见。二人还共同出席了奇瑞汽车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工厂下线仪式,并赴宝腾汽车(吉利集团与DRB-HICOM合资公司)总部调研。
扎夫鲁表示,马中两国汽车产业合作基础良好,中国企业来马投资建厂,不仅带来了先进技术,还带动了本地零部件配套產业发展,促进了居民就业。马方愿持续加强与中方在汽车、芯片等领域的合作,为中方企业在马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2年中国车出口目的地前十名中,东南亚国家占两个席位,分别是菲律宾和马来西亚;2023年,泰国跻身前十名,位列第七。
新能源汽车是中国车企进入东南亚的旗帜。
在泰国,每卖出去100辆电动车,就有88辆来自中国。根据今年5月泰国纯电动车品牌的销售数据,前十名中有六家车企来自中国,其中销量第一名是比亚迪,售出1958辆,市占率35.8%。
上汽通用五菱印尼销售有限公司市场运营总监刘琰告诉《财经》,在印尼,五菱是新能源车卖得最好的企业,每月约有40%的销量来自新能源A0级小车(Air EV)。
据不完全统计,上汽、广汽、比亚迪、长城、五菱、哪吒等中国车企,以及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动力电池企业及原材料企业都在东南亚有相关投资与合作。
全球知名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数据显示,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占据了东南亚电动车市场75%的份额,明显领先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对手。
中国车企和东南亚是怎么选择彼此的?
为什么是东南亚?
选择东南亚,中国车企是主动的,也是被动的。
主动的原因之一在于,国内市场越来越趋于饱和,而东南亚的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是一片蓝海。
以越南为例,越南汽车制造商协会(VAMA)数据显示,2023年,越南汽车销量达30.2万辆,电动汽车销量仅占乘用车销量的6%。
按照规划,泰国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其电动车产量提高到汽车总产量的30%;马来西亚则欲在2030年将电动车销售占比提高到15%,2040年提高到38%;印度尼西亚的目标是,2030年电动车销售占到25%。
根据国际咨询公司毕马威发布的报告,东南亚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3.8万辆增长到2030年的100万辆,而截至2022年东南亚六大经济体新能源乘用车年销量约为5.1万辆,同比激增超200%。
这对饥饿的中国车企来说诱惑巨大。
另外,东盟国家的政府为了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对外国车企的扶持力度非常大。
例如泰国政府,当前计划推进对EV 3.5征收进口关税的措施。在2024年-
2025年,对进口的成品电动汽车,进口关税将降低至不超过40%。对于价格不超过700万泰铢的电动汽车,消费税税率从8%降至2%。
同时,泰国政府还设定了刺激投资的条件,以支持生产者。在2026年内,按照进口比例1∶2的标准进行补偿(进口一辆,补偿生产两辆)。到2027年,该比例将进一步提高至1∶3。
商务部亚洲司司长王立平接受央视采访时指出: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大力扶持汽车电动化转型发展,吸引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东盟当地建厂、当地采购、当地销售,东盟已成为中国汽车企业海外投资最为集中的地区。
另外,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2022年正式生效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自贸协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