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绿色出行驶入快车道
作者 赵成
发表于 2024年7月

交通运输是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占到全球化石能源碳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尽管通过交通领域电动化转型来减少化石能源碳排放已成各国共识,但在2023年,全球碳排放量再创历史新高。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碳排放量达到创纪录的374亿吨,较2022年增长1.1%。排放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水泥制造等工业领域,其中化石燃料发电量增长导致碳排放量增加约1.7亿吨,约占去年排放总增量的40%。

在中国,随着汽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加,交通领域碳排放亦呈较快增长趋势,在未来36年内,中国要完成从达峰到净零排放的升级,挑战空前。

与此同时,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4年能源转型指数排名中,中国排第17位,过去十年得分提高8.6。2023年,中国大幅增加了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并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电动车电池、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和其他重要清洁技术的产能。中国正和美国、印度一道,领导开发新型能源方案和技术。

按顶层规划,为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那么,电动化出行应该如何参与绿色、低碳城市建设?6月25日至27日,以“未来增长的新前沿”为主题的世界经济论坛第十五届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市举行,其中一场名为“城市出行电动化”的分论坛由世界经济论坛和《财经》杂志联合举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钱朝阳,全球电池联盟执行董事英格·皮特森(Inga Petersen),沃尔沃集团公共政策与监管事务总监尼克拉斯·古斯塔夫森(Niklas Gustafsson),英国大曼彻斯特副市长保罗·丹尼特(Paul Dennett)等嘉宾探讨了这个话题。

电气化引领交通碳减排

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对推动碳中和目标实现至关重要。

万钢建议整个行业要思考如何更加节能、轻量化、低碳化地制造汽车。如果中国汽车企业不将“卷”放在低价上,而是花在高质量发展上,中国的电动汽车发展将进入更高的阶段。

万钢表示,发展电动汽车,国家要有长期的目标,科学研究和创新需要领先,且需要长期支持。“电动汽车是发展大势,这一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应坚定地走这条路,不能因为中间有所波折,就减缓发展步伐。”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有研究表示,一辆电动汽车行驶百公里减少的碳排放为9.78kg。怎么算出来的?燃油车百公里产生的二氧化碳为19.75kg,以华北电网碳排放因子为基准,纯电汽车百公里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为9.97kg,二者相差9.78kg。

《财经》记者查阅资料后发现,近几年出租网约车的电动化趋势日益明显。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2016年,新能源车出租网约车比例仅为12%,2018年和2022年,这一比例分别为33%和84%,到2023年,这一比例上升到87%;同时,插电混动车型在出租网约车市场中的占比也达到2.2%。

反观燃油车,其在出租网约车中的占比已下降到13%。数据显示,每一辆燃油出租车换成纯电出租车,每年能减少5吨碳排放,相当于每年种植15棵树。

碳减排不只是在乘用车领域,公共交通及商用车的贡献同样不容忽视。

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拥有公共汽电车68.25万辆,比上年末减少2.07万辆,其中纯电动车47.39万辆、增加1.85万辆,占公共汽电车比重为69.4%、提高4.7个百分点。

本文刊登于《财经》2024年1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