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上半年,企业与高新产业园区的关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现在,企业成了更有话语权、选择权的那个。
围绕着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微电子等主题,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园区,承担招商引资、拉动当地产业发展的重任。现在园区留住企业的心更迫切了。
“(园区)房租补贴前120元1平方米,补贴后68元1平方米,一共补贴三年。”一位生物医药从业者表示。
高新技术企业对园区的服务、周边配套,甚至区域产业链资源,已经习惯了。如果没有更优惠的条件,部分企业会选择期满就搬走,去其他优惠更有力度的地方。承载着各地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期待,园区从业者们放低了姿态,努力留住老企业、拉来新企业。
园区转型
随着市场需求变化,部分园区已经开始寻求转型,以期留住企业。
在产业园区开发早期,园区能解决企业的空间需求即可,本质上是盖房子、收租金,这类景象如今已然消逝。企业会提出更多需求,如园区的产业链是否完善、能否提供投融资支持等。甚至有高新技术企业享受过几年租金红利,向园区运营方提出,帮忙解决融资,否则不会再续租了。
投融资放缓,企业马上捂紧钱包。围绕着这些企业收租金、提供服务的园区,气氛跟着紧张起来。
据产业园区服务机构方升研究调查,专业的生物医药园区一般会比周边园区租金高30%以上,利润空间较大。
“我们开始转型了”。一家头部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相关负责人说。此前该园区对入驻企业一向是精挑细选,必须是生物医药前沿科技研发企业,或是有技术突破的产业链上游企业,才会得到青睐。
现在,“降维了”。上述园区负责人说,只要跟生物搭界的,合成生物学、医美、保健品、功能性食品、化妆品,甚至跟生物药没有直接关系的电子元器件,园区招商团队都开始主动接触。
消费类产品的标签一旦贴上,就很难甩掉。毕竟,这家园区原本的目标是,“让最好的创新药在这里产生”。上述园区负责人表示,已做好准备,撑过去,再重塑品牌。
而企业更看重的,是落户能给多少真金白银的补贴。
为企业争取各类补贴,是产业园区吸引企业入驻的重要手段。成都市温江区正在建设“成都医学城”,该区于2024年5月发布了促进医药健康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对新引进的公共服务平台,可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支持;对新药、器械、特医保健食品,也有不同额度补贴。
上述园区负责人证实,园区间针对创新药械项目的补贴,竞争日益激烈,“比如一个在研项目进入临床,一家园区提出给300万元,另外一家可能会涨到600万元,第三家又涨成800万元”。
生物医药行业整体对融资较为依赖,初创企业亏损多、造血能力尚不足。IT桔子统计显示,生物制药行业的投融资数额2021年达到顶峰,该年度共621起投融资,投资金额达1107.72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