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如何管理200万司机?
作者 沈方伟
发表于 2024年7月
过去十年,以滴滴为代表的网约车企业从最初的匹配出行需求开始,慢慢改善出行行业,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出行效率。图/视觉中国

互联网平台曾被认为是极致轻快的撮合生意。三个人就能去一个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完成司机招募、启动打车生意;一套算法调节奖金,就能调动百万骑手。

当大融资大补贴时代过去,平台从颠覆者逐渐成为社会运作的基础设施,被明确要求担起社会责任。而依附于平台的百万劳动力从闲时参加“共享经济”赚点钱,变成“灵活就业者”,管理成了一个严肃的问题。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增148.2万名网约车司机。根据滴滴财报,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一年,中国有超过1900万人在滴滴接过单,其中大部分是网约车。据了解,这当中有200万人每天上线,有大约80万名司机平均每天在线时长超过8小时,已然是“全职司机”。

传统行业的老兵曾对此早有预见。链家创始人左晖六年前对我们说,他完全不知道怎么管理加盟制快递员、外卖骑手和网约车司机。“人很难被管理。”光给钱不够,左晖说,“人都需要变得更有价值——今天的工作能为他明天的价值加多少分?”

我们此前曾写过美团管理骑手、分配收入的变化,相比有固定站点、固定服务区域,每天能见到同事的骑手,网约车司机收入更高一些,但更没有上班的感觉。他们穿梭于城市各处,每天行驶几百公里,与大概率不会再见的乘客同处在密闭空间。

滴滴自2018年起逐渐开始建立一个庞大体系,试图用更透明的规则、一定的上升空间、新的司机分成机制维系这个大平台的正常运作。不包括上千家合作公司,滴滴中国网约车团队今天直接雇佣了超过7000人管理司机、处理安全问题和司乘纠纷。

越来越多的管理规则背后,是滴滴正在从最初轻盈的互联网撮合平台,转变为一家全国性的交通运输服务公司。

攒口碑值、当小队长、升级为专车司机,滴滴给司机的收入上升通道

成为滴滴快车司机的第五年,陈霖在北京开车超过40万公里,累计接了3.5万单。他已经养成了自己的跑单习惯。

每天6点出门,接上提前接好的机场或火车站预约单,然后在大型居民区附近等待当天7点-9点的早高峰订单;白天,在国贸、大望路等写字楼人流密集区域巡游接单;17点-20点晚高峰,避开市区拥堵,前往通州、昌平接单;20点后才回到望京、后厂村这类互联网公司聚集的区域,等待加班的大厂员工下班,送完几批;23点左右,勾选顺路模式,下班回家。

陈霖是滴滴在北京的一名“全职司机”。每个月除了尾号限行的日子休息,他每天都会在线接单15个-17个小时。他的日均流水稳定在700元附近,刨除北京租车和加油成本,每个月能有1万元出头的收入,这样的收入已经是全国的佼佼者,背后是一线城市相对较高的起步价和陈霖更多的时间投入。

滴滴规定司机单日服务时长不超过10小时,但司机不是时刻都有订单,所以每天可以在线更长时间。陈霖印象中,早几年获得同等收入他每天在线13个-14个小时。他如此勤勉,一部分是为了取得更高的口碑值,接到更好的订单。

口碑值是滴滴管理司机的有形之手。

滴滴对司机的派单逻辑首先遵循就近原则,在此基础上系统会优先匹配口碑值最高的司机。口碑值得分高的司机能接到更多优质订单的概率更高。

陈霖每天会在固定时间出车,及时清理车内环境,不拒绝每一个系统派单,接受高峰期的系统调度等,以此拿到更高的口碑值分数。

口碑值的两大核心构成是出行分和服务分,分别对应平台和乘客对司机的评价,前者包括每月的出车次数和高峰期出车的在线时长等,后者主要是乘客对司机的评价、是否存在违规或乘客投诉等问题。

“全职司机”每天的订单应答率和完单率都更高,是滴滴平台能为消费者提供稳定服务的重要保障,他们因此往往更容易获得更高的口碑值。

分数的累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名乘客主动给予司机好评,系统会为司机加上0.25分,而如果乘客给予差评或发起投诉,经平台核实后司机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被扣掉4分-16分不等。

司机每多拿到1分,都可能在所在城市榜单中超过数千人,有机会接到更好的订单。反之,如果遭遇差评或投诉扣分,则可能排名下降数万名,未来一段时间的接单都会受到影响。

除了更长的出车时间,想要进一步提高收入,还有两个直接的办法:成为司机小队长,或者提供更贵的服务,如开专车和豪华车。

2023年,滴滴平台上有约2万名司机小队长,陈霖就是其中之一。

本文刊登于《财经》2024年1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