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国曾在:我的巴勒斯坦人生》
〔巴勒斯坦〕萨里·努赛贝 著
何雨珈 译
理想国丨当代世界出版社
2024年7月
在我看来,最可怕的悲剧就是过度沉迷于自己的悲剧,这时候我们很容易就会忘记其他人的故事,忘记了对其他人的好奇,以及对其他人可能经历过的悲剧的了解。
在西方世界有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是犹太人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之一大卫王的故事。大卫王少年时是个牧羊人,在他那个时候,犹太人常常被另一个部族——非利士人——欺负。非利士人很好斗,有一天,他们派出大军压境,而带头的是第一号勇士歌利亚。歌利亚是个巨人,他站在阵前,以色列这边没人敢上去应战。这时候牧羊少年大卫出来了。他用树丫做了一个弹弓,用来投石块,把大巨人歌利亚打昏了。大卫上去一剑割下他的首级,一战成名,后来建立起不朽的功业。这是一个典型的以小胜大、以弱搏强的故事,很鼓舞人心,不愧是以色列国王中被传颂的英雄事迹。
但是犹太人这种弱者反抗强者的形象,在今天却是怎么样呢?不再是以色列这个小国家,这个由难民跟难民的后代组成的小小的城邦国家,在以耶路撒冷为主的一小片地方,以一己之力去对抗周边敌对的强邻。恰恰相反,在以色列境内,或者它的占领区之内,是那些巴勒斯坦的青年人站在街上,对着技术先进的、强大的以色列军队扔石块。
我说这些是为了强调有时候命运真是很奇怪,想当初以色列人那么崇拜大卫王,一直到现代建国的时候,大卫王的故事仍然激励着他们。因为当时以色列人觉得自己很弱小,强邻环伺,被人欺负。但是到了今天,形象整个颠倒过来,以色列自己像是个巨人,而巴勒斯坦人,或者说巴勒斯坦土地上的阿拉伯人,却反而像当年那个拿石头去对付巨人的大卫王。
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当把各种形象、角色套进去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对什么是弱、什么是强有更不一样的理解。但是更重要的就是,对那些把自己当成弱者、当成灰姑娘、当成黑马的人,你有没有进入到他的心里去理解他?反过来,对那些被打倒的巨人,我们又了解多少呢?这就是介绍《故国曾在:我的巴勒斯坦人生》(下称《故国曾在》)这本书之前的一段长长的引子。
这本书也恰好对应了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的《爱与黑暗的故事》。在那本半自传、半虚构的作品里,我们读到了一个以色列人的成长故事,这个故事背负着多么深遠、多么沉重的犹太人的苦难历史。但是,《故国曾在》换了一个角度,从一个几乎跟阿摩司·奥兹同代的巴勒斯坦人的角度,来讲述“我方”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