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三年,哈佛大学做了一项调查,在商学院即将毕业的MBA(工商管理硕士)学生中问了一个问题:你是否有目标。结果显示,84% 的人没有目标,13% 的人有目标不过没有写,3% 的人有明确的书面目標。十年后追踪,13% 群体的平均收入是84% 群体的两倍,3% 有明确书面目标的人的总体表现比所有97% 的人高出十倍,这就是“哈佛目标研究”。
耶鲁也做过这项研究。一九五三年,研究者对耶鲁的应届毕业生发放问卷,调查有多少人为未来制定了具体的书面目标,答案是3%。二十年后追访,这3%的人积累的个人财富比其余97% 的人加起来还多。
这是一个目标设定与个人成就强因果关系的实证故事,正能量的学术立意、合情理的研究设计、鼓舞人心的追踪数据,谷歌和百度上能搜到大量参考了此项研究的文章、专著、视频演讲等。但是,这项被超高引用的著名学术调查并不存在,研究数据也纯属杜撰。
早在一九九六年,商业杂志Fast Company (《快速公司》)的真相还原小组(Consultant Debunking Unit,简称CDU)已对这项广为流传的著名研究求证过其真假虚实。CDU 首先联系了杰伊·利芬巴瑞,他一年前出版了《没有借口!战胜障碍与实现卓越的新哲学》,该书后来的全球销售突破二千万册,问起书中耶鲁目标研究的出处,作为培训与发展机构总裁的利芬巴瑞无法提供。但两位合著者却愉快地证实,咨询顾问界对此早已耳熟能详,他们在数百场励志研讨会中听过很多次了。
成功学教父、电视广告大王安东尼·罗宾斯的畅销书《无限的力量》引用了耶鲁目标研究,并断言写下清晰明确目标的人未来会拥有更多的个人财富和更幸福的生活体验。CDU 联系到罗宾斯国际研究所,被告知相关文献“遭遇劫难”,该所推荐了个人效能咨询顾问布瑞恩·川西,川西表示是从演说家齐格·齐格乐那儿听到的。在他最畅销的视频《目标,设定和如期实现》中,齐格乐引用了耶鲁3% 的奇迹,他从哪里发现的这项研究?齐格乐达拉斯总部的一位发言人指出信源可能是罗宾斯。
调查到这里,信息采集没能三角互证,反而陷入循环,于是CDU联系了耶鲁一九五三届的毕业生、退休律师希拉斯·斯宾格勒,自毕业后一直是该届毕业生的秘书。他毕业时打算先在哈佛修完工商管理课程然后从事人事管理,但他后来加入海军,此后进了法学院。他声称自己从未写下任何个人目标,他和同学未曾参与过相关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