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学者维克多·斯宾内的《九——十三世纪东欧和东南欧的民族大迁徙》(简称《大迁徙》,下引该书只注页码)主要叙述九至十三世纪匈牙利人、佩切涅格人、乌古斯人、库蛮人和蒙古人大迁徙的景况及后续影响。作为研究前现代欧亚大陆民族迁徙问题的知名作品,它从一九九五年面世以来便已再版多次,尤其是以材料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而令人称赞。作者搜集编年史、地方志、人物传记、兵书、碑刻、古钱币、古建筑群遗迹的信息,借助宗教学、人类学、考古学、人口学、地名学、语言学等学科方法,辨析迁徙民族的族裔结构,厘清晦暗不明的迁徙路线,修正陈旧的统计数据,并阐述民族间的交流融合。
《大迁徙》中关于匈牙利人的内容无疑将引起更深层面的思考。通常,这群迁徙之人是以“匈牙利蛮族”的名号而为人所知的:他们在刚落脚东欧之后就立即向西欧进发,在数十年内频繁劫掠和屠杀,制造空前的恐怖气氛,以至成为一种反向刺激力,催生了西欧的封建主义;而西欧在历经长时间的被动局面之后,终于在公元九五五年的奥格斯堡战役中重创匈牙利人。仓皇逃回东欧的匈牙利人在重压之下改信天主教,同时也仿照西欧制度建立国家,匈牙利王国遂成为西欧文明的辐射区。
究其本质,这主要是西方(西欧北美)学者基于西欧文明的立场而建构的一种蛮族叙事,通过强调匈牙利人的野蛮性、破坏性,映衬西欧的韧性、调适性,最终指向西欧的必然胜利以及对于匈牙利人的改造与规训。相较而言,来自罗马尼亚的维克多·斯宾内不仅在研究材料方面得天独厚,而且立场殊异——因为,这群迁徙的匈牙利人也曾盘踞在罗马尼亚,与罗马尼亚当地人既有深度融合,也有矛盾对立,双方若即若离。因此,维克多·斯宾内的论说可与西方学界的主流话语形成参照。
法国年鉴学派大师马克·布洛赫是关于匈牙利人的蛮族叙事的重要建构者。他的名著《封建社会》开篇就论述公元第一千纪晚期萨拉森人、匈牙利人和维京人侵袭西欧的历史。布洛赫的基本观点是: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的数个世纪里,西欧的封建主义一直处于萌芽阶段,恰恰是上述三支人群的入侵加速了封建主义的进程。个中的缘由在于,入侵所造成的灾难和恐怖气氛,直接导致西欧大陆加洛林政权的衰败,地方豪强纷纷篡夺中央权力、修筑城堡和招募军队,封建主义应时而生,随后,扩散到不列颠群岛。在马克·布洛赫看来,倘若没有这些入侵的“客观影响”,西欧的封建主义恐怕还要经历一段漫长的萌芽期。
具体到匈牙利人,布洛赫说道,这些野蛮的不速之客毫无征兆地闯入西欧腹地,西欧民众却对他们一无所知,还误以为是几个世纪前扫荡西欧的匈人后代,而且,他们也确实像残暴的匈人一样,只专注于冷酷的掠夺和屠杀,“意大利、德国和高卢修道院的编年史上,几乎每年都有关于这一省或那一省遭匈牙利人蹂躏的记载”。所幸的是,匈牙利蛮族终于在九五五年的奥格斯堡战役中被击败,然后被赶出西欧。布洛赫进而说明,重压之下的匈牙利人被迫接受西欧文明的制度规范和宗教信仰,令自己焕然一新,得到西欧世界的接纳。
布洛赫的观点得到许多学者的遵循。在西欧封建主义的诸多细节问题上,“狭义封建主义”的提出者弗朗索瓦·冈绍夫,与“广义封建主义”的提出者布洛赫意见相左,但冈绍夫也认为正是匈牙利蛮族的入侵催生了西欧的封建主义,“蛮族匈牙利人入侵不断的时代,小土地所有者渴望安全的愿望必定受到高度重视……破解其难题的最简单方法,就是被某个更大的封君接纳为封臣”。戴维·赫利西同样宣扬匈牙利蛮族对于西欧封建主义的刺激作用,即彼时的西欧民众“必须主要依靠自己的资源来解决问题,因为他们不能依靠中央政府的快速反应和有效保护”(David Her l ihy,The History of Feudalism , PalgraveMacmillan, 1970, p.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