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基辛格驾鹤西去,留给世界的最后一本著作,是一本破圈之作《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它的扉页上印着献给“南希”——基辛格的妻子,内里却更像急于交付给全人类的读本,以便我们和南希一样可以看“透”人工智能,从而看见未来。
信使基辛格
写作本书之前,基辛格也从没有预想过自己会去写一本科技著作。写作本书,对他来说,是偶然的、计划之外的事。六年前,一位人工智能专家邀请基辛格出席一次人工智能讨论会,基辛格本能地觉得这是一场与他无关的技术讨论,拗不过邀请者的劝说,时年九十五岁的基辛格躬身入局。不久,又一位人工智能专家闻讯赶到,形成了一个稳定的讨论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影响人类未来的“三人组”。这两位人工智能专家,一位是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另一位是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院长丹尼尔·胡滕洛赫尔。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本书,就是基辛格与他们的合著。
这两位人工智能领域的一流人物为什么要拉上基辛格这样的人工智能外行?一个合理的猜测与解释是,他们不仅相信基辛格能看到人工智能专家所看不到的问题,同时也希望借助基辛格的声望,完成傳递有关AI 消息的信使的职责。
多年前, 王小波在《读书》杂志上发表过一篇名作《花剌子模信使问题》。花剌子模,是一个中亚古国的名字。据说,给国王送来好消息的信使会加官晋爵,给国王送来坏消息的信使会被直接喂老虎。套用当下的玩梗文化,我们或许可以说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花剌子模国王,人类需要时时警醒不能让自己只听好消息。
尽管基辛格领衔的“三人组”没有将人工智能说成好消息,也没有说成坏消息,我们还是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信使”的忧虑。彼时已经体验过GPT3.0 技术的基辛格们在书中写道:“这是一场革命,人类现有的哲学概念和社会制度让我们在面对这场革命时颇有些措手不及。”
其实,基辛格探讨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的书,早在二0二一年就问世了。但是,该书在当时的美国并没有激起什么波澜,在中国更是知之者甚少。如果不是因为ChatGPT 横空出世震惊全世界,中国出版商也许不会如此急切、如此快捷地翻译引进这本“旧书”。
ChatGPT 正如一个友情加入“三人组”的巨兽,让无数的南希们都突然对信使们的忧虑感同身受,甚至开始慌张。那些在大机器时代尚有些沾沾自喜的脑力劳动者都开始相互打趣是不是哪天就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比如律师、教师以及医生。毕竟人类的理性计算能力,在人工智能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十多年前,少数科幻迷用来讨论人工智能毁灭人类的末日概率P,一夜间又流行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