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与儒家的公共性
主持人语:与孟子高扬儒家道德理想主义相比,处于战国末期的荀子则更为关注儒家理论在公共生活中实现的可能性。如果就日常生活视域而言,荀子的思想更为接近人们对现实社会秩序的需求。基于这样的认识,南开大学哲学院干春松教授的《血气与道义:孟荀对“勇”的文本疏解与意义阐释》一文通过对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文本梳理及意义阐释,试图追寻儒家古典德目的“勇”在战国时代日渐边缘化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并将“勇”的现实意义最终落实于现代的人格培育之中。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人文杂志》2024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