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作者 万宏蕾
发表于 2024年7月
2024年1月10日,长三角一体化科创云平台对长三角多个产业链协同发展进行全面梳理

“到2025年,我国未来产业部分领域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27年,未来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部分领域实现全球盈利,关键核心技术取得巨大突破。”2024年4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柏杰在解读《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时说。

未来产业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发展方向,是重塑全球创新版图与经济格局最活跃的先导力量,更是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所在。在长三角领域,以量子科技、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驱动的未来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下一阶段,长三角未来产业将如何更好发挥前沿技术增量器作用,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新动力?长三角各地对未来产业应如何选择与布局?聚焦相关问题,《瞭望东方周刊》近日专访了长期从事新兴产业发展研究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芮明杰。

芮明杰

努力抢占先机

《瞭望东方周刊》:从人类社会对未来的期盼以及科学技术进步趋势来看,究竟什么是未来产业?

芮明杰:布局未来产业,就必须先定义未来产业是什么样的产业。“未来”可以划分为近期的未来、中长期的未来和遥远的未来。遥远的未来可以“畅想”,但以人类目前的科学技术要准确判断近期的未来已非易事,更不要说50年之后。所以,我们今天定义的“未来”,是尽管有很大不确定性,但基本可以预见的未来,比如距今15-30年后。

15-30年后的未来产业,一定是在现在的新兴产业和科技进步的基础上,由重要创新形成的产业化成果。这些产业将在那个时候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产业体系的核心部分。

眼下,多种新兴技术都处于技术突破期、产业化萌芽期。如何从中选择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一要看其对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没有引领作用;二是看其对其他产业的发展有没有引领作用。

《瞭望东方周刊》:布局未来产业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性举措,如何理解其重要意义?

芮明杰: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推进,各国政府不仅要考虑当下以及近期未来的产业发展优势,也要积极考虑中长期科技进步与未来竞争优势问题。比如,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发布报告,要求发挥美国研发生态系统优势,重点发展量子信息科学、人工智能、先进通信网络、先进制造和生物技术等领域。

本文刊登于《瞭望东方周刊》2024年1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