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奥运冠军之城”再出发
作者 杨帆 王美祺
发表于 2024年7月
2024年4月21日,保定马拉松鸣枪开跑(受访单位/供图)

保定,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

莲池书院曾是江北四大书院之一,文人墨客多会于此,也让保定成为文化交汇之地。保定扼守交通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尚武之风浓厚。

崇文尚武,让保定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城市品格,其影响也延伸到体育运动上——这里走出了郄恩庭、钱红、郭晶晶、庞伟、范晔、王涵、李冰洁、张一璠等24名世界冠军、35名亚洲冠军、170名全国冠军,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等称号,被中国奥委会授予“奥运冠军之城”称号。

近年来,这座常住人口909.9万的华北重镇着力推进新时代体育高质量发展,不断推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协调发展,多项体育赛事的举办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钱红、郭晶晶、张一璠,一代代奥运冠军的涌现,持续强化了社会对于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认可,让学生、家长、学校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

遇见冠军

在保定学院校园东北角有一幢崭新的体育馆,迈入场馆一层,便来到了一个能“遇见”体育冠军的博物馆。

保定市冠军博物馆总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冠军博物馆内以时间为轴、人物和事件为据,通过五个展厅梳理了保定体育深厚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

这不仅是河北省首家体育类博物馆,更是全国首家以“冠军”为主题的体育类博物馆。自2022年12月开馆以来,冠军博物馆吸引了京津冀三地体育系统相关人员前来观摩学习,保定市企事业单位人员、中小学生近万人到此参观、研学。

19世纪末,随着近现代体育传入中国,保定作为清朝直隶省会,射击、足球、体操等体育项目发展迅速。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五”时期,保定建成一批大型企业,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人才扎根于此,完成了保定多个体育项目的“启蒙”。保定市建成人民体育场,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和比赛,武术、摔跤等传统体育项目遍布大街小巷。

20世纪80年代起,保定市先后成立一批体育幼儿园、体育小学、业余体校、体育训练队,游泳、射击、跳水等项目发展突飞猛进。从那时候起,钱红、范晔等一批批运动员在国内外赛场摘金夺银,为家乡赢得了荣誉。

记者走访时看到,在保定市体育局大门西侧,有一面高12米、宽8米的“冠军墙”,墙上贴着上百名保定籍冠军的照片。

本文刊登于《瞭望东方周刊》2024年1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