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电话催收不能超过3次,每天晚上10点以后不能催收,债务人相关联系人拒绝催收后不得再电话联系……
2024年5月15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从实操层面对催收行为和催收行业提出诸多要求。
6月17日,在黑猫消费者服务平台检索,与“催收”相关的投诉总量为74.2万余条,维护负债人的合法权益依然任重道远。
据悉,国家标准《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已通过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待发布实施后,将替代《指引》。
欠债
“你在xx平台的金融贷款本月已经严重逾期,现进入合同终止流程,将正式上报征信黑名单,在中国执行信息网依法公布身份,子女升学及政审无法通过……”催收员连珠炮般的电话,是每个逾期负债人的噩梦。
截至2024 年6月17 日,在黑猫消费者服务平台,搜索“催收”关键词,相关投诉有74 万多条。
在黑猫消费者服务平台,一条发起于2024年6月14日的投诉表示:由于目前遇到一些困难,暂时无力偿还欠款,多次协商延期还款他们不同意,在没有经过本人的同意下,私自联系我的紧急联系人,给除我以外的其他人打电话,透露个人隐私。
黑猫消费者服务平台提示投诉者保持手机畅通并留意官方消息推送。
2023年11月底,由金融数字化发展联盟和银联数据共同发布的《2023年消费金融数字化转型主题调研报告》显示: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有银行、互联网金融公司、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截至2023年上半年,其中,银行卡应偿余额达8.55万亿元,约占消费金融行业总规模的46%;互联网金融平台贷款余额约为3万亿元,占比约为16%。
王然在“红圈所”(中国的顶级律所)负责资产证券化和科技金融方向的业务,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对于金融市场参与者,基本会在债务人逾期后3个月发起外包催收行为,执行债权催收的机构大家用的都是那么几家。”
2024年6月3日,杨帆窝在沙发里吐了口长气。这一天,他搬离已租住十年的高档小区,入住长租酒店,人生摁下重启键。2019年12月,他关闭了经营两年的视频公司,被朋友们称为“先知”,然而运气并未始终站在他这边。
“公司关闭的时候父亲已经病重,西医束手无策,我们只能自己尝试中医针灸。2023年1月1日,我知道我有一笔数万元的债务需要处理,但当时体力和精力都不足以应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