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出版工作委员会、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3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去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163.66亿美元,规模连续5年超千亿元人民币。
最近几年,中国游戏出海已经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文化现象,而以游戏、网剧为媒介的文化输出,已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不可阻挡的潮流。携带中国文化基因的游戏产品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其对中国文化阐释的方式也愈加丰富。
从网文、网剧到游戏,中国文化正借助新兴媒介形式,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新一波文化复兴浪潮。
从卖版权到文化输出
根据Sensor Tower(感应塔,美国移动应用数据公司)的数据,2024年4月共有39家中国厂商入围全球手游发行商收入榜TOP100,合计营收20.7亿美元,占当期全球TOP100手游发行商收入的40.2%。
中国游戏对文化的输出已脱离单纯的元素堆砌,开始涉及中国文化的本质。
自2019年开始,我国自研游戏产品海外销售收入已连续第5年超过1000亿元。从0到千亿元的出海成绩,中国游戏企业只用了不到30年。
中国游戏出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1994年出品的《神鹰突击队》以及后来的《生死之间》《傲世三国》等游戏,都是那个年代中国游戏出海的代表作。
上海翼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莫夏芸就曾参与过20年前的游戏出海。当时她所在的久游网游戏公司成功研发一款游戏。刚从日本归国创业的老板颇有胆识,质问“为什么中国人可以代理国外的游戏,不能把国产游戏代理到海外去?”于是,莫夏芸成为久游网海外事业部的一号员工。“靠自己的摸索”,她们很快谈下东南亚某国的市场,产品签约、落地,成为中国最早的几家游戏出海者之一。
但那时的出海与现在的形式大有不同。当时的中国游戏出海是以“一次性买断”为主,即海外游戏厂商以一笔版权金完全买断国内游戏,并负责后续所有发行和销售。在此种情况下,不仅后续收益与中国厂商无缘,连游戏来自于中国的事实都被掩埋。
所以,在2012年之前,中国游戏还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出海,这个阶段也可以称之为中国游戏的前出海时期。
2011年,国家提出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自2012年开始,国内游戏开启页游时代,游戏出海也进入起步阶段。金山、网易等游戏公司开始尝试将产品推向海外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如《梦幻西游》《大话西游》等游戏。欧美地区则有第七大道的《神曲》、游族的《女神联盟》,均在海外收获了千万美元的流水。
这个阶段,中国游戏厂商不再闭门造车,而是更加关注海外市场的需求和反馈。莫夏芸在创业前就职的骏梦游戏,通过收集和分析海外市场数据,来理解美国用户的使用习惯,研制游戏的海外版本,并通过反馈不断升级产品。
这个阶段,中国游戏不仅走出去,还开始对行业产生一些影响力。辐射范围也在慢慢扩大,从邻近的东南亚,慢慢过渡到了中东,甚至辐射到日本、美国这样的传统游戏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