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6月,医学生梁禄暖经过7年学习和2年规培,以笔试和面试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厦门市中医院的招聘考试。然而,在入职体检中,因被查出桥本甲状腺炎,梁禄暖被拒绝录用。
“我自己是学医的,我知道桥本甲状腺炎是怎么回事,它对我的工作和生活没有任何影响,我觉得因此拒录我是一件很不合理的事情。”回忆起一年前被拒录的经历,梁禄暖依然觉得难以接受。
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的李智英也遇到了相似的情况。连续7年报考公务员的她终于在今年取得了笔试和面试第一名的成绩,但在完成体检一周后,她收到了体检不合格的通知。今年31岁的李智英已工作多年,目前在事业单位有稳定的工作,报考公务员只是想给自己多一个选择,但她仍觉得遗憾和不理解。“过去几年的工作经验已经证明了我具有正常的履职能力,为什么公务员招录就不能通过呢?”
体检,通常是求职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关卡,在多数候选人眼中只是一个例行环节。然而近年来,不断有考公的考生因体检不合格而被拒录,拒录的原因往往是桥本甲状腺炎、糖尿病、高血压这样的慢性疾病,并且随着对候选人体检要求愈发严格,此类标准已经不仅限于公务员的招录过程中,部分事业单位、国企甚至民企也在参考公务员的体检录用标准。于是,像梁禄暖和李智英这样的求职者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身体症状、从未给自己带来过影响的慢性病,如今却成了自己求职就业的拦路虎。
哪些疾病会被“拒之门外”?
梁禄暖和李智英被拒绝录用的依据都出自《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体检标准》”)和《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以下简称“《操作手册》”),这两项规定由原国家人事部和原国家卫生部颁布于2005年,公务员招录中的体检项目和标准需按这两项规定执行。
《体检标准》中列出了21条可被判定为体检不合格的情况,包括风湿性心脏病等器质性心脏病、血液病、结核病、严重慢性胃肠疾病、糖尿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三度单纯性甲状腺肿、有梗阻的胆结石或泌尿系结石等疾病。梁禄暖所患有的桥本甲状腺炎并不在其中。
而《操作手册》针对这21条作出了更为详细的实施细则。比如针对血液系统疾病,《操作手册》中列出了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白细胞疾病、白血病等共8类常见疾病,并明确指出,在平原地区,血红蛋白含量成人男性<130g/L,女性低于<115g/L,即可诊断为贫血,除某些原因造成的缺铁性贫血外均属体检不合格。李智英对照《操作手册》发现,自己复查的血红蛋白指标为110g/L,低于合格标准。
针对《體检标准》第十六条“三度单纯性甲状腺肿,不合格”,除条文解释和诊断要点,《操作手册》中还特别列出了“注意事项”——甲亢、甲状腺肿继发甲亢、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癌和高功能性甲状腺腺瘤这5种甲状腺疾病均被视为体检不合格。也就是说,在《操作手册》中,更多的疾病被直接列出并被视为不合格,经《第一财经》杂志不完全统计,有超过70种疾病会被判定为体检不合格。
长期关注就业平等的律师李宛蓉早年更关注残障人士和艾滋病患者的求学和就业问题,而近两年她注意到,许多慢性病患者会因《体检标准》在求职中受阻。从社交媒体上的讨论来看,和梁禄暖一样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是受《体检标准》影响较大的群体之一,此外,糖尿病、高血压、贫血等疾病患者也常有在体检阶段被“拒之门外”的经历。
即将毕业的法学生陈梦洁去年无意间发现自己有甲状腺结节,血检结果显示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偏高,这是诊断桥本甲状腺炎的标准之一。尽管公务员并不是陈梦洁就业方向的首选,在得知会因此无法通过公务员招录时,陈梦洁依然感到愤怒和崩溃。“当发现自己的权利被剥夺的时候还是备受打击的,想不想考公和能不能考公是两回事。”陈梦洁对《第一财经》杂志说。
此外,一些已经在相关规定中被解除就业限制的疾病患者,依然会在求职过程中受到隐性歧视,比如乙肝病毒携带者。
2010年,人社部、教育部、原卫生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指出,用人单位在就业体检中不得要求开展乙肝项目检测,不得要求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报告,也不得询问是否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操作手册》中也明确提出,所有关于肝炎的常规检测项目中,一律不许做乙肝项目检测。
然而携带乙肝病毒十多年的赵雨欣,却在今年应聘一家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岗位时,被要求在入职体检的常规项目之外筛查包含乙肝、丙肝、艾滋病和梅毒在内的传染病4项,并最终因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而被拒绝录用。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赵雨欣所应聘的岗位并不涉及血液接触,她认为自己没有传染的可能。根据原国家卫生部的要求,明确乙肝携带者不得从事的职业和开展检测的行业包括特警职位、民航人员,以及血站从事采血、血液成分制备、供血等业务工作——赵雨欣所应聘的行业和岗位均不在其中。
疾病的门槛合理吗?
梁禄暖患有桥本甲状腺炎已有7年,作为一名医学生,她很清楚桥本甲状腺炎基本不会影响正常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