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打假”,也是一场技术“狙击战”
作者 陶紫东
发表于 2024年7月

假货一直是困扰奢侈品行业的一大问题。

美国国家犯罪预防委员会(NCPC)2024年的報告称,假冒产品销售已发展成为交易额达2万亿美元的行业破坏因素。而在这2万亿美元中,假冒奢侈品的贸易额占到60%至70%,超过药品和娱乐产品。2023年11月,美国联邦检察官还查获了一笔史上最大宗的假冒奢侈品案件,涉案金额达10亿美元。

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制假工厂和一些默许这种行为的平台促进了假货的销售,社交媒体则进一步促进了假货的营销和传播。一家名为Entrupy的假货鉴定公司发布的2023年度报告就显示,受社交媒体等因素影响,年轻消费者越来越容易被假货吸引,他们甚至还会对外炫耀自己能找到做工精良且低价的高仿品。

这一切还与奢侈品行业的特殊属性紧密相关。长期以来,奢侈品的符号和文化价值早已超过其有形产品属性——比起制造产品,奢侈品公司更重视塑造品牌。许多奢侈品品牌不再严格遵循一个世纪前的手工定制传统,将中等质量的商品外包给低成本国家的大工厂加工生产。这种外包形式减弱了品牌对供应链的控制,而日益上调的奢侈品零售价格和制作成本之间的差价也让假货成了一门庞大的生意。

大多数奢侈品公司都拥有庞大的法律部门和外部私家调查员,以重点应对知识产权侵害,以及追踪非法工厂的线索。比如LouisVuitton——全球被仿冒最多的品牌之一——每年花在打假上的费用接近1700万美元,它与海关部门合作,花时间和金钱培训海关识别和销毁假冒产品,并游说地方执法官员突击检查涉嫌造假的工厂,积极采取处罚措施;此外,其大量预算还用在了研发复杂的技术解决方案 上。

其实,如今的假货制造者就相当热衷利用最新的人工智能、3D打印等技术来提高假货销量,这让奢侈品行业的假货问题变得愈发棘手。2024 年1月,《纽约时报》报道称,有人“深度伪造”了美国歌手泰勒·斯威夫特的声音和外表并制作了一则视频,视频中,伪造的“泰勒·斯威夫特”声称自己代言了高端炊具品牌LeCreuset,并诱骗粉丝购买该品牌的假冒产品。

所以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场技术比拼。奢侈品行业需要时刻更新自己的“打假”技术。除了此前已经在行业中广泛应用的全息图、特殊水印等技术,如今,该行业正在积极拥抱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以打击假货、提升供应链透明度并重塑客户体验。

一些奢侈品品牌选择在源头上打击假货,它们近年来开始结盟,并尝试为商品配置基于区块链的“数字产品护照”。还有一些二手奢侈品平台或第三方倾向于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专人检测,共同鉴定货品真伪。

Entrupy的鉴定原理是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将用户上传的照片与包含数百万条正品和仿品记录的数据库信息对比。

通俗来讲,区块链的本质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该架构的特点是人人可参与,不需要任何中介,且交易过程中的历史记录不可被篡改。

本文刊登于《第一财经杂志》2024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