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鹅,都来自对面江西的大余县。”
从梅岭古道下来,我在黑夜中觅得一间专烧鹅肉的饭馆。来时路上,我便惊讶地留意到这里的沿街饭馆大都卖鹅肉,给人一种误入鹅城的感 觉。
大余县,不就是汤显祖笔下《牡丹亭》里的南安府吗?我自己正好从梅岭古道上的长江亭,眺望过这座近在咫尺的城市。艺术家好友林克告诉我,这里便是汤显祖创作《牡丹亭》的灵感来源。是啊,岭南秀才柳梦梅翻越大庾岭进京赶考与汤显祖自己被贬徐闻,柳梦梅名字里的“梅”字与梅关,以及南安府后花园里的传奇故事,Yuppie有腔调 看世界都和这里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
大庾岭隶属南雄,縣里酒店的服务员推荐我去城里吃当地另一款名吃“鸭肉酸笋”,里面用了当地特有的黄辣椒,辣里带点甜味。问及是否很辣,她自嘲一笑,“我们这里虽然是广东,吃得比对面江西还要辣,还要重口味呢”。她一度南下广州打工,却发觉自己无法适应清淡的粤菜。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梅岭。从开凿拓宽的韶关宰相张九龄开始,翻越过梅岭的知名诗人、文学家数不胜数,更别提贩夫走卒们了。或许是受士大夫们遗留下来的唐诗宋词的熏陶,之前我总觉得翻越大庾岭,是干了件不得了的事。但事实上,如果不需要手提肩挑,从今天山脚下的梅村沿着古道慢慢走到那个著名的关楼,以及爬上那座可以眺望大余县的长江亭,感觉比疫情期间“阳”了之后爬自家的5层楼还要来得轻松。
初夏季节,虽然未能看到满山的梅花,古道上却落满了白色的木荷花,软绵绵如迎宾地毯,倒也是另一番别致。据说木荷木防火,有森林卫士之称,梅岭村里就有很多人家拿来做家私的。
下山时已天黑,古道上空无一人,只闻见流水淙淙。古道实在宽敞,有人戏称最宽处可四辆马车并行。一开始我还打着手电,到后来我干脆把它关了,因为找到了既可同行又帮忙照明的同伴——一群沿着溪水飞得乐颠颠的萤火虫。韶关图书馆馆长陈伟青身上还保留着古代文人的气息:每年早春,大庾岭梅花盛开,他都会约上三五好友,探访梅岭,吟诗唱和,来一场让人艳羡的文人雅集。当他得知我在“寂静岭”上循着萤火虫独自下山,不禁调侃这是另一种难得的愉悦。


这种轻飘飘的愉悦,显然无法与古代这条“京广大道”所承担的越来越沉重的南北货物流通运转相提并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