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公共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诸多社会服务和行政职能。行政事业单位所持有的国有资产不仅是国家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公共利益和实现行政目标的重要支撑。在经济高速运转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如何实现高效运行和有效管理,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提升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以确保其保值增值,已成为地方财政不可忽视的紧迫任务。本文在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基础上,探讨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改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供理论性支持和实践性指导。
一、引言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指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名下确认的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单位计量的各类资产。表现形式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等。也可以按照运行特点分为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
随着当前经济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规模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包含资产所有权的行使、资产保值增值的维护、管理权限的划分、收益分配、报废处置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和使用安全。首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在加强管理国有资产的过程中,强化内控制度,加强外部监督,及时对发现的问题做出整改,使国有资产更合理地被分配和使用,减少资产管理壁垒,某种程度上可以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其次,通过增强全体人员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及重视程度,提升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及使用效率,减少重复购置,避免造成资源浪费,使管理行为更为规范,增加资产的使用效益;最后,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一般由财政资金购买或者无偿获得,很容易被忽视或者造成浪费。只有优化国有资产管理,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发展提供服务和经济保障。
二、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存量资产数据不够准确
由于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的种类繁多,在进行国有资产清查时会发现很难精准地统计资产价值,造成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资产的特殊性。例如,存量安置房。安置房是政府对土地进行征迁时,安置给拆迁住户所建的房屋。那些安置完拆迁住户后所剩余的房屋存量,将安置给下一个项目的被拆迁住户。由于存在轮动性及不确定性,时常未能及时精准地记录。
2.产权的不确定性。行政事业单位的房屋及土地通常不是通过购买获得,有可能是无偿划拨或者合并拆分获得,因此缺乏产权证明。没有经过市场化交易的资产往往也无法确定其价值。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资产调拨程序存在较多问题,资产信息不够明确,致使财务无法将其入账或及时变更权属关系,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产权不明。
3.信息不透明。资产管理部门若无法及时跟进资产情况或未能与财务做到信息同步,资产信息未能及时更新,将会导致单位资产情况与现实不符。例如:已竣工结算的资产未及时入账,已报废的资产未能及时处置等。
4.计量方法的差异性。不同的成本计量方式及折旧方式都会造成资产数据的差异。政府单位往往采用最简单的计量及折旧计提方式,因此所体现的数据通常低于市场价值。
(二)国有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一般由财政资金购买或者无偿获得,一般没有考虑经济效益,所以一些單位对于如何管理好国有资产的意识比较单薄。意识的缺失将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存在一种“重购置轻管理,重数量轻效益”的现象,即一些单位过于注重资产的购置,而忽略了后续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未能形成规范的管理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