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审计是当下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尤其是在业态融合的背景下,社会步入了数字化发展的快车道,政府加大了产业数字化转型、业态融合的政策支持力度,使企业传统审计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企业需基于业态融合视角,积极探寻数字化审计转型的途径,以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的新需求,加快企业数字化审计转型的速度,实现审计数字化转型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一、基于业态融合的企业数字化审计转型背景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基本原则中提出了坚持创新引领、融合发展的要求,以创新为第一动力,积极推动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的融合创新,在规划的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至2025年,产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建立更加完善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打造跨部门、跨地区的协同监管机制等目标。在大智移云物区等高新技术的推动下,全社会正在经历着数字化变革。企业作为社会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其传统管理体系、内控机制、工作方法等,難以满足数字化时代经济、政策等要求,需要进行数字化的转型。
在信息革命浪潮下,数字化应用、数字经济等发展迅速,改变了企业传统内部审计工作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企业信息数据采集、筛选、整理、加工及分析等,信息化、数字化水平逐步提升,但部分企业受到自身信息化建设及信息化基础条件等的局限,信息数据管理技术发展滞后,难以保障数据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与真实性。一方面,企业在业态融合、数字经济的背景下正在加速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内部审计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内部审计同步完成转型,以更好地践行审计职能,发挥最大化的监督、指导、规范等效用。另一方面,传统内部审计在职能效用的发挥上受到工作条件、环境等多方面制约,审计工作价值创造有限,难以突破审计工作的现实困境,也难以完全解决审计工作中的关键核心问题。所以,基于业态融合、数字化理念打造企业数字化审计平台,将传统内部审计流程迁移至线上,并优化、精简流程,畅通企业内部信息流,创新审计工作机制,将审计相关的数据信息打造成企业资产,深挖及充分利用数据信息价值,提高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及科学化水平,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助推力。
二、基于业态融合的企业数字化审计转型的动机与思路
(一)探明转型动机
业态融合下企业数字化审计转型的核心是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具有“环境观”和“工具观”的双重属性。从环境观方面看,审计转型面临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在企业内部环境方面,企业信息化建设日益成熟,财务、营销、生产及风险等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与数字化程度逐步提升,审计工作对象发生了改变,需要审计工作也随之转变,引进数字化审计工具,构建数字化审计平台,提高审计数字化水平,实现审计工作与工作对象之间的良好衔接。在企业外部环境方面,在网络强国思想的积极推动下,我国正与数字变革同步发展,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信息化与数字化工作,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基本建成,推动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的融合,打造出新的业态,实现产业链向上下游的延伸,达到延链、强链、增链的目的,形成更加完整的产业链条。企业在外部政策、信息技术、网络治理等的支持下,数字化审计转型迎来了新机遇,同时外部环境的转变,倒逼企业数字化审计转型。从“工具观”的角度来看,基于数字化审计的需要,软件行业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出一系列信息化、数字化及智能化的审计工具,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最佳的技术解决方案。企业审计内外环境的变化,改变了传统审计工作对象、内容、方法、范围、目标等,实现信息技术与企业审计工作的全面深度融合,形成“数字化+审计”的新业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