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力资源行业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高校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与开发的主阵地,应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与开发路径,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应用型人力资源人才。
本文以新形势下人力资源培养与开发的意义为切入点,通过案例分析对人力资源培养与开发的路径展开探索,希望能为高校提升人力资源人才培养水平提供参考,为满足人力资源行业发展需求提供帮助。
新形势下,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亦越来越高。高校作为人力资源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其对人力资源人才培养与开发的力度和效果,直接影响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对此,高校应积极转变思路,充分认识培养与开发人力资源人才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礎上,精心谋划,探寻培养与开发人力资源人才的有效路径,创新变革固有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效果,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
一、新形势下人力资源培养与开发的意义
(一)有利于改善现有教学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新时代新形势下,高校对人力资源人才的培养与企业人力资源人才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此,高校积极探索新型、有效的人力资源人才培养与开发路径,不仅能有效解决其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能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打下牢固基础。从当前了解的情况来看,部分大学生仍存在着思维惰性,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等,再加上知识的更新迭代不断加速,学校知识更新不及时,这些都会影响高校人力资源人才的培养与开发。而随着新培养与开发体系的出现,这些问题都将得到妥善解决。特别是高校在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动下,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学方法的创新,不仅能为学生带来新鲜感和良好学习体验,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其学习成效,为其快速成长为高素质复合型人力资源人才奠定良好基础,同时还能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相融合,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三方共赢共进
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高校实现高效培养与开发人力资源人才有重要影响。高校在新形势推动下,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体系,不仅对其自身创新发展大有裨益,还对企业、学生本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为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共进提供有效助力。一方面,在新时代高科技快速发展背景下,高校只有转变人才培养方向,才能确保培养出的人力资源人才适合企业、社会发展需要。因此,高校对人力资源人才培养与开发的探索,有利于其优化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打造紧扣时代脉搏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科技的进步亦为高校人力资源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发展带来新机遇、新挑战。
高校在探索人力资源人才培养与开发新模式的过程中,应重视课程体系设计和实践教学。这不仅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接轨,保证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针对性,还有利于学生精准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其实操能力,为其成长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创造有利条件。例如,河北A高校在探索培养与开发人力资源人才过程中,不仅针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还与合作企业共建实训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不仅对其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有积极作用,还能进一步加强与合作企业的紧密联系,形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力资源人才培养与开发质量,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