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城投公司管理会计优化探究
作者 王泽
发表于 2024年7月

一、引言

城投公司是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的简称,多为各个城市的政府投融资或建设平台公司,最初起源于1991年的上海,2008年起真正在全国大面积繁荣。2014年以来发布的国发18号文、43号文等,切断了城投公司与政府密不可分的关联关系,逐步进行市场化改革,不论是从资金还是人员上,都渐渐实现政企分离。

C城投平台公司于2016年完成了转企改制,成为独立法人,从而实现了市场化运营。随着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化,企业规模不断增大,C公司必须合理有效地控制业务成本,并对日常业务进行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这就要求公司必须引入管理会计手段和方式,实现收支平衡。本文以C城投公司为例,紧扣时代背景,就管理会计在该公司财务管理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全面预算、平衡记分卡等方法,提出若干优化方案,以保障该公司的良好运行和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传统财务工作内容多数为财务核算,C公司日常财务工作同样如此,管理会计仅涉及较少内容。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会计已成为了企业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经营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经调查发现,C公司在管理会计实施中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一)公司制度建设滞后,管理层架构缺乏活力

1.公司内部控制意识以及管理会计制度建设较为滞后,企业内控在合同签订、工程项目开发、采购、预决算、绩效考核等方面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2.管理层架构缺乏活力。C公司对重大经济事项实行集体决策制度,未设立总会计师岗位,管理层人员缺乏财务专业知识,而财务人员不能全面参与经营管理和业务决策活动,因此无法从战略发展角度对相关决策提出要求。

由表1可知,自2021年以來,企业资产及负债规模大幅攀升,但财务人员在企业管理层中缺少话语权、作用弱、地位低,导致公司管理会计优化内在动力不足。究其原因是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的内涵缺乏深入了解,因此忽视了管理会计工作。

(二)预算流于形式,数据来源简单粗糙

会计学家杰罗尔德·L·齐默尔曼认为,预算体系是公司会计系统的一部分,也是公司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预算是对某一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有关经营活动的正式管理性定量标准,预算要对所有可能发生的交易进行总体的预测。由此可见,预算在公司日常经营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一些企业预算的制定很难做到严格的经济预测,预算报告也大多建立在非常粗糙的财务数据基础上,仅简单地按照以往年度发生额的一定比例确定预算数据。

C公司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其预算流程简单粗糙,又常常因为沟通不利,业务部门与预算编制部门无法达成良好合作。通常业务部门认为预算仅仅为了压缩相关费用,而预算编制部门对公司经营缺乏了解,很难精准把握业务部门所表达的需求。因此得出的预算报告与年度工作目标以及工作计划有较大的差距,而这种差距导致了企业日常经营与计划的脱节和冲突,使预算流于形式,变成一些毫无意义的数据和表格。

(三)管理会计智能化水平不足

C公司财务会计有完善的财务系统,但管理会计相关工作仅以简单的办公软件进行处理。由于成本高、效益难以量化评估等原因,管理会计信息化程度非常落后。

本文刊登于《今日财富》2024年2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