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优化策略
作者 裴小辉
发表于 2024年7月

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业也迎来繁荣发展时期,在此背景下,国有建筑企业的规模也开始快速扩张。在大规模扩张的同时,应收账款的回收问题也逐渐显现。本文通过分析国有建筑企业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以及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行业特点,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为国有建筑企业更好地提升应收账款管理质量提供参考。

对于国有建筑企业而言,应收账款是其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以信用方式为业主方提供建筑安装、装饰装修与劳务等所形成的尚未收回的被其所占用的本企业的资金,属于商业信用的一种形式,即赊销模式。然而,当前大环境下社会信用体系比较薄弱,且无有效机制约束,因此导致部分国有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的资金占用量和赊销账龄不断增长,这已经成为国有建筑企业发展甚至生存的重大障碍。

一、国有建筑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防范资金管理风险

应收账款在流动资产中是非常重要且关键的会计科目,其占比过大,将导致易变现率过低。易变现率作为衡量企业经营能力的重要指标,一方面,该指标过低会显示企业的竞争力处于劣势;另一方面,对于投资者而言,易变现率过低,意味着评估风险过高,资产变现能力差。针对建筑企业而言,由于存在投标、履约、民工工资以及质量保证金等,加之周期长、结算付款流程繁多等特点,因此企业垫资规模一般较大。应收账款若能按时收回,企业日常经营的流动资金将会得到保障,进一步减少企业的财务费用和信用风险,從而有效防范企业资金管理风险,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有利于降低资产负债水平

过高的资产负债率,可能导致企业现金流不足,不能及时偿债,进一步增加融资成本,甚至导致资金链断裂,进而引发企业破产。应收账款若能及时收回,企业就能有充足的资金支付上游供应商的应付账款,减少企业负债规模,从而使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保持在理想水平。

(三)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

国有企业发展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国有建筑企业是整个建筑生态链条中尤为关键的一部分。如果应收账款能及时收回,企业就能按时缴纳税费,减少坏账,提高营运资金周转率,保障自身可持续健康发展,在投标竞争中具备优势。同时及时支付应付账款,特别是能够保证按时足额支付民工工资,保障其合法利益,进而促进社会稳定。

二、国有建筑企业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

首先,当前建筑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且国有建筑企业大多属于“乙方”,这就导致垫资开工成为行业常态,很多项目前期垫资比例往往要达到工程整体结算的20%~30%才能收到第一笔工程款。同时后续工程阶段性结算时常遭遇发包方的拖欠,或者发包方使用商业承兑汇票,承兑期又是个等待的过程。此外,工程竣工结算发包方根据相应的质量保证金管理办法,预留不高于工程价款结算3%的质量保证金,漫长的质保期结束且无质量问题后才能拿到工程款。这导致部分利润在竣工后无法立即收回,从而造成应收账款逐年增加。

其次,随着国资委对国有建筑企业的考核指标更加细化,各方面的考核任务日益增多,部分国有建筑企业负责人一方面为了提高自己在任的业绩,另一方面为完成考核指标,因此不加甄选地进行项目投资,对项目缺乏前期有效性和可行性分析,中标后出现大量诸如延期支付等项目。

本文刊登于《今日财富》2024年2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