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数万年里,黄河每年都向渤海方向输送16亿吨泥沙,其中60%都来自黄土高原。于是,有人发出疑问:如此大的泥沙量,为何渤海还没有被填平?
其实,黄河的力量远不止于此,她所携带的泥沙填平过一个比渤海还要大的海洋。

华北大平原的诞生史上最大的“填海工程”
黄河从哪里入海,哪里就会新增一块土地。这句话不假,31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平原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黄河作为世界上输出泥沙最多的河流,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它的浑浊,《水经注》描述:“河水浊,清澄一石水,六斗泥。”刘禹锡也写道:“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的泥沙含量难以想象。有数据显示,1977年,每立方米黄河水含沙量就达到920千克,这已经不是水,是“黄泥糊”了。相比之下,长江每立方米的水含沙量连1千克都不到。
从源头至入海处,黄河途经高原、山脉、丘陵以及平原等各类地形。到中下游段,凭借惊人的侵蚀力量与运输能力,持续搬运黄土高原疏松的黄土,一路奔流。每年,黄河向下游地区输送的泥沙可高达16亿吨,其中,4亿吨会沉积到下游河道内或者灌溉的农田中,还有12亿吨则被冲入大海。16亿吨是什么概念?按照体积来算,这些泥沙可以堆积成400多座胡夫金字塔。
这些泥沙参与了一项巨大的工程——填海。
稍稍注意就可以发现,黄河入海河段的河道不仅比地面高出数米,还向东延伸了近20公里,形成了一个类似半岛的三角洲区域。在过去的数万年里,黄河一直都在做这件事,日积月累,于是将大片海洋变成陆地,造就了如今的华北平原。

在我国的四大平原中,华北平原面积跨越了7个省市,面积仅次于35万平方公里的东北平原。这是黄河为中华民族带来的最初的家园,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素有“水乡泽国”之称,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人口最密集地区之一。
但在数百万年前,我国太行山-王屋山-嵩山以东,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泰山一代的山东丘陵只是一些小岛。也就是说从现在的河南洛阳开始,一直到现在的山东烟台和青岛,辐射1000多公里的地方都是一片汪洋,只有位于山东中部海拔较高的泰山一带山脉露出海面。要知道,如今的渤海也只有7万多平方公里,而这片水域的辽阔程度远远超过渤海。黄河济水、淮河等河流不断往这里注入泥沙,填充这片广阔的海域,海岸线也由此慢慢向东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