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竟然会飞?
作者 鲨鲨
发表于 2024年7月

明朝赐服制度中,纹样级别最高的为蟒,其次是飞鱼。飞鱼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但它代表的并不是会飞的鱼,而是一种虚构形象,来源于中国人对“龙”和“鱼”的图腾崇拜。

那么,现实中真的有会飞的鱼吗?

每一次起飞都是生与死的博弈

会飞的鱼确实存在,那就是飞鱼。这种鱼“鱼身而鸟翼”,翱翔天与海之间,堪称自然的奇迹。

但是,飞鱼并不是一种鱼类,而是飞鱼科鱼类的统称,又名文鳐鱼、燕鳐鱼、燕儿鱼,全世界约有8属50种。据研究显示,大约2.4亿年前,飞鱼第一次出现,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它们逃过了三次地球大灭绝,如今发展出一个庞大的家族:鳐目飞鱼科。

温暖的海水是飞鱼繁衍后代最好的温床。飞鱼属于大洋洄游性鱼,生活在热带及暖温带的上层水域,是海域间的旅行者,就像候鸟和蝴蝶,不断躲避寒冬,跟随洋流寻找适合生存的环境。太平洋的飞鱼种类最多,我国近海有38种,其中以南海的种类为最。

对航海者来说,飞鱼并不陌生。我国南海和东海上航行的人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广阔的海面上突然掠过成群的“海鸟”,高一阵,低一阵,此起彼落,有时还会落在轮船的甲板上。这种长得像鸟儿,实则是鱼的生物,就是飞鱼。

人们很容易把飞鱼认成某种海鸟,这是情有可原的。飞鱼体型皆小,大多身长十几至二十厘米,最大也不会超过60厘米。它们长相奇特,背部呈黑、深蓝或绿色,腹部为白色,常有橘红色或金属色的线条和斑点。虽然没有昆虫那样轻薄的羽翅,也没有鸟类的双翼,但飞鱼有非常发达的胸鳍,长度相当于身体的三分之二,向后伸展至尾部,看起来和鸟类的翅膀相似。飞鱼的身体呈细长形状,偏扁,流动性良好,因此在海面上的身姿与一些海鸟几乎无异。

鳍,是飞鱼在海上“飞行”的重要辅助工具。

飞鱼家族中,双翼飞鱼依靠一对宽大的胸鳍飞行;四翼飞鱼则是用胸鳍和两个腹鳍一起飞行。除此之外,特殊的生存方式使它们进化出了不对称的尾鳍,且下叶比上叶长得多,当它们的身体跳出水面时,下叶尾鳍仍在水中摆动,为飞行提供了额外的推力。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文地理》2024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