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盈补虚、因木望山、幻方、珠算、隙积术……华夏沃土不仅绽放着多彩的文化之花,也厚植了无数启迪心智的智慧之树。
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产劳动中掌握了丰富且实用的数学知识,应用在天文历法、土地测量、买卖交易、器物制作与织绣纹样等领域,不仅解决了许多生存与生活难题,也在世界数学史上留下瞩目成就。

提及古代数学,人们通常想起古希腊的辉煌成就。
其实,我国古代数学并不逊色于同时期的外国。2002年,里耶秦简“九九乘法口诀表”木牍,于湖南省龙山县里耶古城遗址一号井出土,这表明在春秋战国时期,数学就已经成为华夏先民生活中的组成部分。
商高、刘徽、祖沖之……中华数学群星闪耀时
中国古代数学,从先秦萌芽到汉唐奠基,至宋元全盛,最后于明清时期中西合璧。漫漫发展长路,无数优秀的中国数学家,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西周初期的商高是世界上第一位被记载在史册的数学家。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毕达哥拉斯定理(也称勾股定理)问世。但其实,商高早在公元前1000年就已经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的概念,比毕达哥拉斯早了约500年。除此以外,商高还使用矩作为测量工具,将相似三角形的原理应用在“测天量地”实践中,为后期数学家提出的“测望术”奠定了基础。


最早证明勾股定理的是三国时期的数学家赵爽。他在耕樵之余钻研古算,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周髀算经》作注。他在著作《勾股圆方图注》中,仅以五百多字便将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弦的关系阐明。同时,赵爽还将分数运算概括为“齐同术”,为后起之秀刘徽提出齐同术铺下基石。
刘徽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著作《九章算术注《》海岛算经》是珍贵的学术资料。除此以外,他还采用“割圆术”,用极限的方法证明了圆面积的公式;在球体积的计算上,刘徽创造性地采用了“牟合方盖”立体模型。
刘徽在数学上的伟大成就,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